26日,细雨霏霏。在黄石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胡文俏正在与他的导师胡木林申报一项国家专利,她要在毕业前将申报材料完成。就在当天,与她一起在该院读研的另两名同学,毕业论文全部通过,这意味着6月份他们将如期顺利毕业。只是不同的是,别人的研究生是在高校和实验室读的,而他们三人却是在我市的创新科研基地——黄石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读的。
黄石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前身是黄石科创模具研究院。这家成立于2019年,由西塞山区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打造的,致力于模具产业技术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于2020年11月27日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并授牌,正式跻身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该研究院拥有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组建的教授专家团队来院指导科研,建有技术研发中心、分析检测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4大功能区域。
胡文俏见证了黄石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授牌,并伴随着这个创新科研平台一起成长。2018年,胡文俏考上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工程研究生,在大学上了一年的理论课。2019年9月,她的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胡木林将到黄石科创模具研究院工作,征询她是否愿意到黄石科研基地来读研究生。她没有犹豫,她知道工科研究生在基地比在实验室更能培养动手能力,更能出研究成果。在西塞山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她与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一起,在西塞山区黄石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园建立黄石科创模具研究院,从设备的安装到检测,以及调试运行和科研课题技术的攻关,她都经历了,仅用于实验的烧结炉、热处理炉和冶炼炉就有5座,不亚于建一座工厂。
胡文俏的研究方向是粉末冶金技术,专攻氮化铝陶瓷烧结,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在导师的指导下,她一直在做实验,用氮化铝烧结陶瓷,开始用纯氮化铝粉末,性能不稳定。后添加不同的材料,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在氮化铝粉末中填加氧化钇,再经过高温高压烧结,终于成功研发出氮化铝陶瓷。这种陶瓷不仅耐高温,性能更稳定,而且导热性能更好、密度更高,这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氮化铝陶瓷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板和电子芯片的封装材料。
胡文俏说:“我的毕业论文是《氮化铝陶瓷烧结工艺与性能的研究》,因为该研究院有烧结炉,不局限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而是现场实际操作烧结,所以我写论文得心应手,毕业论文也顺利通过,并且对这项技术申报国家专利信心满满。”
24岁的李佳兴是恩施人,他与胡文俏一样都是学材料工程,但是他的研究方向是粉末高速钢,利用特钢粉末,经高温高压制造块状成型的特钢,这种特钢不仅耐高温, 而且耐磨损,性能更稳定,广泛应用于高速运转的设备,如切割刀具、轴承钢等。李佳兴说:“在这里读研,西塞山区政府对我们3人每人每年补贴4.056万元,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而且让我能安心读研,不必做兼职赚生活费,感觉到西塞山不仅风光旖旎,而且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城区!”
黄石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木林说:“通过政府和高校搭建的科研平台培养研究生,将课堂开到企业身边,这种培养模式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西塞山区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联培”机制,长期稳定地支持研发团队,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深化发展,共同培养更多、更实用的研发人才。该研究院今年将创建省级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引入培养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将科研力量转化为生产力,让更多研发的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推动一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助力西塞山区高质量发展。(记者 刘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