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黄石港万达商圈,记者看到一家经营餐饮的店面正在加紧装修,店主人自信满满地说:“赶在10月1日前装修完工,力争黄金周赚他一把!”
如今的黄石港区,个体民营经济如同繁星满天,璀璨夺目,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到目前,全区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42917户,私营经济主体15244家,从业人员达15.9万人,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8%。
(一)
作为老中心城区的黄石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厚植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
过去,外地人到黄石来,大多数来到黄石港区消费。因为该区能提供完善的吃、住、行、玩、购一条龙超值服务,自带服务业光环。
然而,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黄石港区传统工业优势逐渐丧失,而从国有企业母体衍变出来的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蓬勃发展。
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潮,黄石港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为,先后出台《关于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黄石港区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试行办法》。
这些政策,聚焦现代服务业发展,突出优化环境、要素支持、法治保障、营造氛围等,提出了16条具体优惠发展的措施。
随后,黄石港区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暂行办法》,扶持高新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动漫公司等楼宇业态加速集聚。
2019年2月,该区又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12条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该区再次印发《关于突破性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在税收优惠、发展奖励等21个方面,进一步细化、支持服务业发展。
从传统的衣、食、住、行,到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从文化创意、家政、养老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到跨境电商、数字赋能;从总部经济,到楼宇经济……民营经济享受着政策的红利,沐浴着明媚的春光,遍地开花。
从整体上看,受历史和现实条件制约,黄石港区虽失去了工业发展的优势,但在黄石港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民营经济的发展恰似“满天繁星”,闪耀广阔星空。
(二)
为改善辖区个体、私营经济零散、规模较小、吸引力不强的状况,黄石港区抓住旧城改造、城市更新契机,以街道(管理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街道及周边商业街,集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的产品经营区域或服务业经营区域,由此带动民营经济集聚发展。
改善街区环境。2021年,该区投资6000万元,启动对武汉路商业街整体改造,使商业街焕发出新的光彩。
如今,武汉路街区有各类市场主体4397户,促进胜阳港商圈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40%,客流量同比增长30%,营业额同比增长15%。
为增强民营经济主体的吸引力,黄石港区复制武汉路改造的经验。2022年投资1.8亿元,倾力打造南京路、广场路、消防路、天津路、黄冈路5条特色商业街;今年再投资1.2亿元,提档升级延安路、枫叶山路,以及市级改造工程交通路。
通过改造升级,该区现有特色商业街11条,聚集全区民营经济主体1.8万户,每年吸引1000多万人前来打卡消费。
推进“满园”行动。为推进民营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该区以江北工业园区为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完善,筑巢引凤,实施“清园”“满园”行动。
他们聚焦企业难点、痛点,联合职能部门深化“双千”活动,向全区工业企业公布“店小二”投诉服务热线,并发放“四风”问题监督卡。
截至目前,园区共招引各类民营企业46家,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4个产业链条。全区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32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今年1至7月,“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营收利润率分别比规上中小企业高出3.5个和2.7个百分点。
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鼓励三产业发展,自2018年起,该区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医疗健康、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同时,该区出台了大力促进“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制定《促进新经济发展扶持政策“黄金十二条”(试行)》,支持新经济企业发展壮大。
到目前,全区汇集了各类业态、众多品牌,“首店经济”“网红店铺”“爆款单品”推陈出新。其中,以沃尔玛、星巴克、海底捞等为代表的品牌首店230余家;以剧本杀、密室逃脱、电竞酒店等新业态类商户200余家;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等现代服务业达7300余家。
(三)
今年4月,黄石港区三五轩酒店5000万元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计划将酒店1至4层改建为综合餐饮区、会展大厅,5至10层改建为高档住宿酒店。
无独有偶,金花大酒店投资5000万元的提档升级工程,已于8月份完工使用。另外,黄石饭店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目前也已完成,正以全新的服务开门迎客。
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共有4100余家个体私营业主进行店面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功能、扩大容量、丰富业态、提升舒适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为增强市场活力,该区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吸引人流、拉动内需,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今年1-7月,该区依托胜阳港、万达、华新三大商圈,以“荆楚购”为主题,联动商超、行业协会,举办“年货节”“美食节”“茶文化节”“龙虾节”等节会20余场(次)。其中,春节“年货节”“五一”小长假共吸引客流近700万人(次),带动三大商圈及特色街区8000余户个体私营经济参与,释放消费总额近1.2亿元。同时,组织163家餐饮、住宿企业参与爱心消费券活动,核销金额165.7万元,带动消费7325万元;组织工贸家电、元朗网络等14家限上企业、22家门店,参与“惠购湖北”家电消费券活动,拉动消费2820万元。
“哪怕没有明月,也要点亮满天繁星。”黄石港区锚定发展民营经济的目标,让民营经济的“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根据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该区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有关意见》,深化企业包保机制,推动全区干部当好全区市场主体“店小二”。
——打造线下、线上和外地引才3个就业平台,畅通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渠道,健全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等接续政策机制。
——搭建“湖北鄂东人力资源产业园零工驿站线上招聘平台”,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发挥平台企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
——联合金虹、华冲等市场主体,先后成立交通路步行街商会、“钟楼烟火”美食街商会,协调组织万达等134家市场主体分别加入市商业超市行业协会、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
——围绕江北工业、全区服务业和商贸业连续开展3场惠企政策宣讲,为23家新入市法人企业和个体户兑现奖励174万元。
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3家,限上商贸服务业企业163家,限上批零住餐业企业95家,资质内建筑及有开发活动房地产企业80家。今年5月,2022年度全省县市区服务业发展评估结果公布,黄石港区在全省103个县市区中位居第五,持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奖”。(记者 吴高斌 通讯员 殷细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