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区四维联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4-04 09:03]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3日,在西塞山区临江社区雷锋亭,75岁的退休老党员张勇又开始了日常的行为:免费为市民提供磨刀服务。这是西塞山区200余支志愿服务队日常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发挥个人优势、推动商居融合、激发“银发力量”、引导“两新群体”参与的四维联动方式,构建“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受益人”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发挥个人优势,形成志愿服务合力

何家湾小区居民的家长里短,已成为陈菊每日的“家常便饭”。今年60岁的陈菊,自2004年起担任石料山社区小组长,从调解邻里纠纷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她二十年如一日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菊子姐姐”。她创建的“暖心帮扶团”累计解决民生小事230余件,带动11位居民成为社区治理骨干。今年挂牌的“菊子姐姐工作室”成为社区治理品牌,成功孵化“银龄巡逻队”“邻里议事角”等特色项目,让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社区“末梢”。

“菊子姐姐工作室”的建立是西塞山区坚持党建引领,搭建优势服务平台,引导社区居民发挥个人优势,形成志愿服务合力的生动实践。

链接商业资源,推动商居融合一体化治理

西塞山区通过精准链接商业资源,搭建社区“商居联动”服务平台,构建多元共治基层治理生态圈,“袁百通”就是这一治理模式的鲜活案例。

在商贸气息浓厚的上窑街区,“袁百通”链接起各商户沟通的桥梁。个体经营户袁治凭借多年积累的商户信任基础,将40平方米的店铺打造成街区矛盾调解前哨站。3年来化解经营纠纷57起,推动实现“小事不出商圈”的基层治理目标。他带领28人志愿服务队,建立起商户服务“三张清单”,累计协调解决子女入学、证照办理等难题89件。西塞山区同时整合商户企业成立“爱心联盟”,形成“15分钟志愿服务响应圈”。

激发“银龄”力量,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陈师傅,我家楼道的灯坏了。”“我买个灯泡来帮你换。”3月23日,大智路社区居民万婆婆向隔壁退役军人陈飞求助,陈飞很快帮她解决了问题。大智路社区颐阳路有10余栋老旧楼栋,没有物业公司服务,住户基本是老年人。陈飞退休后加入社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每天无偿清扫居住楼栋的院子、帮居民更换灯泡、疏通管道等。

“社区将退休党员、退役军人、退休干部组织起来,组成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大智路社区书记邓俊花介绍,让退休人员成为志愿者发挥余热,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引导“两新群体”,激活基层治理“新”力量

西塞山区组织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两新群体”)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开展志愿服务,让“两新群体”融入社区基层治理,激活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力量,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米”。

“斑马快跑”网约车已成为西塞山区流动的文明窗口。该区236名司机组成“斑马快跑”志愿服务队,并按服务功能分为爱心送考、应急响应等4支特色分队,累计提供网约车义务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在提供义务服务的同时,“斑马快跑”司机在接送乘客时通过闲话家常,收集社情民意137条,协助社区解决停车难、充电桩不足等治理痛点。

此外,该区通过“时间银行”积分制激发青少年参与热情,依托“能工巧匠库”培育74支专业服务队,今年以来,全区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832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00余件。

(记者 刘艳新 通讯员 刘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