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阳新县王英镇法隆村,退休村妇联主席、54岁的陈宝霞像往常一样,细心地为瘫痪在床的婆婆擦拭嘴角。“来,妈,擦擦嘴,今天炖的汤软和,您多喝点。”这温情的一幕,正是陈宝霞20多年如一日孝老爱亲、奉献乡里的生动写照。
在担任村妇联主席的近20年里,陈宝霞始终心系村里的“一老一小一妇”。她真情关爱留守儿童,辅导功课、添置文具;定期走访留守老人,陪伴谈心、排忧解难;倾力帮扶留守妇女,组织技能培训,鼓励“家门口”就业。她常说:“妇联工作就是搭把手、操点心,看到老人孩子高兴了,妇女们有奔头了,村子才有温度。”其务实作风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
每逢重要节日,法隆村总是热闹非凡,这背后离不开陈宝霞的精心策划。“三八”妇女节,她组织文艺汇演,让姐妹们自信登台,还举办健康讲座;“六一”儿童节,她设计趣味游戏,变着花样准备礼物,让孩子们的笑声洒满村头;“九九”重阳节,她带头张罗敬老宴,让全村老人共享天伦。这些活动已成为法隆村的“保留节目”,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凝聚了人心,涵养了文明村风。
最令村民动容的,是陈宝霞20多年如一日对瘫痪婆婆的悉心照料。婆婆早年罹患老年痴呆,后因摔跤瘫痪。自嫁入夫家,陈宝霞便主动担起照顾重担。“婆婆也是妈,伺候她是本分。”这么多年来,端屎端尿、喂饭喂药、擦身按摩,她从未有过丝毫懈怠。这份超越血缘的孝心,在法隆村传为美谈。邻居们感慨:“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宝霞硬是用行动改写了这句话!”
陈宝霞的丈夫李名立也是村里出了名的好人。李名立为人老实憨厚,做事认真负责。在家里,他对妻子体贴入微,对孩子们耐心教导,与陈宝霞相互扶持,共同撑起了这个温暖的家。他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是村里公认的模范夫妻。
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个个孝顺懂事,传承着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的家风。如今,陈宝霞一家夫妻恩爱、母慈子孝,在当地传为佳话。
“过日子就是心换心,对家人、对乡邻都一样。心到了,情就暖了,家就和了,村子也就好了。”陈宝霞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正是他们一家的真实写照。这个平凡而温暖的家庭,正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家”的真谛,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记者 吴天韵 通讯员 贺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