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过紧日子”,如何将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市财政紧抓绩效评价,通过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评审、部门单位绩效自评、财政重点绩效评价以及绩效运行监控,目前已完成23个重点绩效报告,督促被评价单位落实整改。
今年以来,市财政确定23个重点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23个项目资金总量为19.9亿元,涉及7类评价领域。从量上看,委托评价项目数量较上年增加9个;从面上看,评价领域类型较上年增加4种,其中包括:首次开展部门整体评价,继续探索下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综合绩效评价,明确增加政府性基金预算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绩效评价。项目数量和类型的增加,更有利于全面、多角度研究评价财政资金绩效实现情况,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供更大的结果应用空间。
市财政还对市直预算单位报送的408个项目的绩效自评表进行复核,从预算执行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绩效自评工作质量三个方面共设置10项明细指标对每个项目的绩效自评表进行打分,对绩效自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结合财政科学管理试点要求,市财政持续健全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快完善事前评估机制、推进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事前绩效评估机制,让事前绩效评估与部门预算编制同步启动,充分运用一体化系统,合理规划工作流程,规范评估结果审核,真正做到事前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入库和申请预算的必备条件。以零基预算试点部门为突破口,启动构建全面系统的市级绩效指标体系。将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部门单位项目绩效自评复核情况以及当年度预算项目绩效监控情况一并分析,推进结果应用与预算安排的实质性挂钩。(记者 肖琼 通讯员 刘冰岚 实习生 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