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大冶市分局接到预警,该市某铝业公司早晨出现“治污设备中途断电”的情况。
根据预警响应的时间、设备、生产环节,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大冶市分局迅速开展针对性的检查,核实相关生产线、治污设施的运行台账,发现其原因是除尘器卸灰导致。随即,在执法人员的指导下,该公司专业环保人员对除尘器进行断电,让熔化炉处于闭炉保温状态……这是大冶市实施“执法监管+企业自我管理”模式、自动对企业进行生态环境监管的一幕。
近年来,该市引入环保用电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执法监管+企业自我管理”模式,在企业产污、治污设施的关键节点安装智能电表,实时采集设备用电数据,形成“生产——治污——排放”全链条监管网络。
“系统就像给企业装上了‘心电图’。”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监管室副主任陈健介绍,“过去发现违规排污往往滞后数日,如今可做到分钟级响应”。企业一旦治污设备用电异常——如未同步开启、低负荷运行或突发断电,平台会立即触发预警,推送给监管部门。
系统上线后,现场检查频次减少,但问题发现率大幅提高,在缓解执法人力不足的同时,企业合规意识显著增强。
“安装了用电监控,确保了生产设备和治污设备始终保持同步开启,污染物能达标排放。”某铝业公司环保负责人表示,安装用电监控后,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人员的“无事不扰”,让企业安心生产经营的同时,消除了环境污染隐患。
除了用电监控,该分局还在大部分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企业生产车间的环境状况、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情况等。
“在线监测就像‘千里眼’,又快又准。”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纪昌志介绍,执法人员通过企业用电智能监控系统,结合排污口在线监控设施、无人机等设施设备,这样“线上+线下”联动、“监控+执法”贯通的工作模式,在丰富监管手段、提高执法效率的同时,也对企业实现了精准执法、无事不扰。
用电监控、视频监控、在线监控……如今,非现场监管方式应用在大冶市生态环境系统已成为常态。2024年以来,该市环保用电智能监控系统迎来关键升级:纳入监管的企业从19家增至47家,监控点位从398处拓展至552处,覆盖冶炼、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通过结合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与非现场执法联动,该市探索出一条“科技治污、精准管控、服务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路径。(记者 殷珂 通讯员 李凡 陈婷)
编辑: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