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住建厅组织专班来黄,针对我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展开调研,旨在进一步强化历史建筑保护力度,确保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妥善留存与传承。
团城山公园内分布着我市2024年新增的8处历史建筑,它们承载特定时期的城市记忆与文化底蕴,是本次调研的重点督查对象。在公园内,调研组仔细查看了历史建筑的外观风貌、结构状况,听取了我市关于历史建筑从发现、认定,到日常管理维护措施实施、当前面临挑战困难以及下步工作打算的汇报,为省住建厅深入了解我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现状提供了详实信息。
历史建筑是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它们的存在和发展记录了这个社会的发展历程。广义概念指历史上遗存的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而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监管中,历史建筑则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三批次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先后评定出工人村苏式建筑、华新水泥厂高级职员宿舍等黄石市第一批历史建筑50处;评定出油铺湾1号民居、下陆火车站等黄石市第二批历史建筑45处;评定出黄石钟楼、团城山公园入口牌坊、团城山公园建筑群等黄石市第三批历史建筑12处。我市还出台了《黄石市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对华新水泥厂旧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钢厂苏式建筑群、大冶有色办公和生活区、大冶铁矿厂矿山二路宿舍、大冶铁矿厂光明里宿舍等6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进行了详尽阐释。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步伐,编制《黄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工业遗产为主线深入挖掘提炼黄石的历史文化特色,开展全域历史资源“地毯式”普查,将工业遗产、文物、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历史遗产精准嵌入规划“一张图”,构建全域保护数据库。编制黄石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实施方案,按照以用促保、以创促保原则,推动华新旧址、苏式建筑群等历史资源活化利用,真正实现“让文物活在当下,让历史温暖城市”。(记者 廖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