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积极转作风优服务 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民生服务质效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7-24 09:11]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22日上午,阳新县陶港镇碧庄村,给4个月大的儿子喂完奶后,“00后”宝妈袁海燕将其抱给婆婆。走到自家客厅,她娴熟地拿起从路遥鞋面加工厂领回的鞋面布边忙碌起来。在阳新一些乡村,通过“妈妈岗”培训,像袁海燕一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宝妈还有很多。

这也是阳新县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生服务实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阳新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深化“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一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坚持“深入基层、干字当头、惠民行动”一体发力,以学习教育成效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深入基层查民情

“过去提意见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镇村干部主动上门听诉求,家门口的沟渠疏浚好了,今年汛期再也不用担心了。”一周前,阳新县龙港镇岩泉村村民陈世贵对“三听三改”开门教育活动中,家门口的改变连声称赞。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龙港镇设立5个“基层哨点”,通过“敲门行动”、热线电话、湾组会等形式,构建立体沟通网络,推动“民声”变“民生”。

学之愈深,行之愈实。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听民声,房前屋后察民情,群众真切感受到“干部走下去、问题收上来、难题解决好”的务实作风。

时值盛夏,阳新县多个住宅小区内,有一群人顶着烈日,穿梭在楼栋间,被汗水湿透了的衣服前胸贴后背——物业维修人员正加紧处理居民反映的屋顶渗水、管道老化等问题。这一现象源于阳新县住建部门的一项行动。

此前,阳新县住建局通过线上征集、专项巡查、业主反馈及全面排查,累计收集物业领域问题744条,推动解决426件,并出台《阳新县物业企业星级考评管理办法》,以制度刚性提升群众居住品质。

阳新县山好水好,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但农产品“出村进城难”一直让果农犯愁。

阳新县人社局以免费数字技能培训为抓手,免费开设网络创业(直播)等实用课堂,将直播间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直播运营、短视频推广等实操技能,引导学员利用手机这一“新农具”,将直播化为“新农活”,推动200名学员化身“带货新秀”。学员肖志霞结业后三天内助农售出鲜桃13000斤;学员陈世军单场直播吸引观众3000余人、销售700余单,有效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销量。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县94家单位党委(党组)班子及领导干部坚持开门搞教育,深入查摆问题3305条,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条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形成覆盖全县的“问题整改作战图”,确保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能“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干字当头解民忧

“这份经济成绩单还比较亮眼!”阳新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后,大家一致认为。

数据显示,阳新县上半年规上企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5类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市约1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市第一,房地产投资及商品房销售逆势实现“双增长”……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围绕企业“做文章”,紧盯发展“肠梗阻”,动真格求实效,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聚焦“奋进百强、工业强县、项目建设”的发展要求,阳新常态化开展“双百”活动,组建200人“富川帮办”队伍,严格落实“政策上门、问题销号、跟踪问效”闭环管理,开展上门服务1800余次,收集企业在用工、融资等六大领域诉求96条,高效解决87条,办结率达90.6%,企业满意度达98.7%……

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一次办”为导向,阳新县深化开展60个高频事项“一事联办”及“一件事”改革,推行27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落地。

今年以来,该县共办理“一业一证” 786件,联办事项达两个以上的办件21件,企业开办实现“2小时办结”,较2024年提速60%,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5个工作日,办理材料精简42%,有效提升集成化服务效能。

聚焦化解涉企纠纷,针对重要商圈“华联时代广场”980户商铺业主因返租方式变更致所得租金下降引发的群体性纠纷,阳新县创新“262”群众工作法,建立“双向服务”机制,推动运营方与业主开展协商谈判30余次。

通过出台《商业综合体委托经营管理规范》,华联时代广场”矛盾得以化解,商业体客流量提升15%,业主满意度达92%,实现“群众得实惠、企业稳发展”的双赢局面。

以此为契机,该县成立营商环境法庭,建立涉企案件“绿标签”制度。上半年,阳新县涉企纠纷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8天,高效审结民商事涉企案件1618件,执结涉企案件794件。

惠民行动暖民心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广大党员干部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实效,紧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务实举措推动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我前段时间刚做完的CT,上次在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也都在这里,为什么还需要重新检查、重新预约?”几天前,在阳新县一家医院,一位患者在分诊台前问道。

针对这一问题,阳新县卫健局主动领题,实地调研后认为,医疗卫生机构分散运行而导致的检验标准存在差异是根本原因。阳新县卫生部门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整合县域内21家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数据,打通信息壁垒,实现CT、核磁共振、血常规等12类常见检查项目结果互认。

截至目前,县域内累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1.2万人次,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227万元,单例最高减负800元,节约时间8万小时,群众满意度达98.6%,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5月28日,湖北省全面推行可弹性工作、居家上岗的“妈妈岗”就业模式后,阳新县迅速启动、大力推广。

6月11日,阳新县人社部门举办阳新布贴“妈妈岗”专项培训,通过系统传授千年非遗布贴技艺,为“妈妈岗”探索出一条“非遗+就业”的创新增收路径,不少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目前,这一就业新模式已在多地推广,参与招聘“妈妈岗”企业10余家,发布岗位63个,达成就业意向27个。

此外,为打造友好城市,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政策,阳新县推出“15分钟便民生活圈”“10件民生实事”,构建全链条民生服务体系,形成“群众点单、部门接单、政府督单”闭环机制,以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未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将进一步深学细悟,以学铸魂促进作风转变,深查细照,找准病灶深挖问题根源,深改细治,动真碰硬务求整改实效,同时,坚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让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质效,作风建设实践转化为服务发展动能。(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田烁 刘煜 金煊)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