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类分层社会救助工作,日前,大冶市民政局在该市开展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救助工作。
大箕铺镇熊家洲社区45岁居民胡某鑫在某电子厂当电焊工,妻子打零工,女儿高中毕业暂时待业,儿子读初中。一天,工作中的胡某鑫突发脑出血,丧失劳动和自理能力,需妻子长期照料。个人自付医疗费用11万元,后期治疗费还需34万余元。突如其来的疾病,给胡某鑫带来极大痛苦,也让其家庭陷入困境。
大冶市民政局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胡某鑫这一情况,迅即将其纳入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范畴,推送医保部门实施医疗救助4万元,并给予临时救助10205元。
截至今年1月份,大冶市民政部门共对6536条预警信息进行比对审核,共纳入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家庭101户,推送医保部门对其中75户进行医疗救助,共计救助123.09万元;民政部门对其中52户实施临时救助,共计救助38.78万元。
该局将继续深化大数据在社会救助领域的应用,不断优化监测预警机制,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提高数据比对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确保每一位像胡某鑫这样因突发重大疾病而陷入困境的低收入家庭都能被及时发现。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医保、卫健、教育、住建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推动救助政策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救助体系,让更多因病致贫家庭重燃生活的希望,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记者 殷珂 通讯员 曹志豪 曾柳燕)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