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湖高新区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11-17 08:52]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在日前举办的大冶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推介会上,现场签约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额达64.8亿元。

此前,大冶湖高新区汽车产业捷报频传:长城汽车大冶基地生产的魏牌全新高山车身总成,在10月份单月交付量突破1万套;总投资15亿元的蜂巢发动机项目生产线正在调试,预计12月份正式投产……从关键零部件项目的落地生根,到整车交付量的强势攀升,大冶湖高新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正经历一场从“聚变”到“裂变”的深刻变革。

“链主”强力牵引

产业变革,往往始于一个关键支点。

2021年,长城汽车整车项目的落户,为大冶湖高新区按下汽车产业发展“快进键”。作为产业链核心“链主”,它迅速展现出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循链而来”。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年1-10月,长城汽车大冶基地已出厂车身总成4.4万套,产值突破百亿元。

“正因靠近长城汽车零配件产业园,产业链协同效率极高。”立中车轮(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秋林介绍,自2022年落户以来,公司产值实现了从1亿元到6.2亿元的跨越,迅速崛起为湖北省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

在“链主”的强大牵引下,配套企业正快速集聚。2023年末,诺博汽车内外饰件项目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一期建设并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高新速度”。该项目建成包括内外饰件、座椅组装等生产线,形成10万台套的年产能,为长城汽车的产量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配套支撑。

如今,以长城汽车为龙头,涵盖发动机、底盘、内外饰、座椅、轮毂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条日渐清晰,形成了“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后市场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

创新推动智造

以“数智融合”夯实制造硬实力,大冶湖高新区正在智能化浪潮中重塑产业竞争力。

在长城汽车车身总成生产线改造项目现场,智能化改造带来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车间焊装自动化率从60%大幅跃升至95%,日产能实现从180套到420套的增长。今年1至9月,该生产线产量同比激增598%。

效率提升最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魏牌全新高山月交付破万的市场佳绩,是‘大冶智造’硬实力的最好证明。”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种融合正走向更深层次。据睿欣项目负责人刘敏锋透露,项目投产后将推动园区从“引进”向“培育”延伸,鼓励企业通过共建合资公司、联合实验室等模式,实现技术共研与成果共享。

与此同时,大冶湖高新区持续构筑创新基石:建设科创供应链平台、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252家,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达46家,为产业进阶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向着“五百亿”进发

随着产业生态的日益成熟,大冶湖高新区将目光投向更远处。

根据《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到2026年,这里将形成一个三百亿元级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而更宏大的蓝图是,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大冶湖高新区正朝着打造一个五百亿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的目标稳步迈进。

大冶市委副书记,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罡表示,未来将依托长城汽车这一核心,加快引进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高标准建设占地1880亩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同时,推动以立中车轮、东贝铸造等为代表的配套企业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一个产业链条完备、生产要素集聚、集群效应凸显的现代化汽车产业高地。

展望未来,大冶湖高新区将着力构建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和全面友好的社会生态,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进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记者 陈成 通讯员 黄佳鹏 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