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25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335件遗物搭乘运-20专机回国。对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社会各界报以极大关注。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的第十年。2014年至2023年,10批共93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并长眠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73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他们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在那场战争中,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入朝参战,他们胸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激扬“雄赳赳、气昂昂”的磅礴气势,创造了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今年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讲述了从决策出兵,到志愿军入朝打响第一、二次战役这一阶段的故事,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响了主旋律,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其中首战两水洞、奔袭三所里、血战松骨峰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关键战斗,也是影片重点呈现的战斗情景。比如,14个小时70多公里崎岖山路奔袭三所里,113师创造了两条腿跑赢坦克汽车的奇迹;又如,松骨峰之战尸横遍野,在“3连的,还有能打的吗”呐喊声中,一个个战士在泥土中艰难而又坚定地举起手臂……这些场面都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多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西方国家怎能理解,志愿军战士为什么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他们又何从体会到,以共产主义信仰武装起来的军人所拥有的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
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4年来,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今,硝烟虽已远离,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早就跨越时空,成为长存世间的精神遗泽,激励着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书写新华章。
最好的致敬,是赓续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志愿军战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锻造纯洁灵魂,赓续红色信仰,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精神。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前进道路上还面临很多风险挑战,更要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顽强拼搏,坚决打赢前进路上的一个个“松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依靠顽强斗争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最好的告慰,是奋发有为。党员干部要铭记烈士的事迹,继续烈士的遗志,激发昂扬斗志,用行动书写担当,用实干彰显作为,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和企业的“发展指数”,在切实回应急难愁盼中凝聚共识、赢得人心,以实绩实效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踔厉奋发,荣光必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践行者,汇聚起万众同心的磅礴力量,锐意进取、笃行不怠,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杨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