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青岛“一小伙在地铁车厢内遭老人殴打”。8月7日,青岛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发通报表示“已查找到双方当事人,调取相关证据,依法调查处理”。(半岛都市报8月7日)
2天时间过去了,官方处理结果还没有出来,网络舆论还在持续发酵,很多人对老人的恶劣行为进行了谴责,更有很多人对处理结果提出了质疑,其中有自媒体传言“老人被罚款500元,赔偿2000元”,没有拘留,认为处罚太轻,有和稀泥之嫌。
为了核实事情的准确性,笔者特意查询了“青岛地铁公安”微信公众号,其最近的一次更新还停留在星期三(8月7日),更新内容就是上述通报,事情处理结果暂未公布,网传的信息暂不可信。
公共交通座位之争已经成了常事,老年人暴力抢座的事也是此起彼伏,让人不得不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尊老爱幼给老人让座是讲礼貌,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优良传统变了味?如果实在讲不了礼貌,我们是不是只能讲法律?法律是最基本的底线,不可僭越,我们很难相信一个不遵纪守法的人会有道德懂礼貌。可是,这个法律我们又该怎么讲?
让座是社会公德,体现社会对弱者的关爱,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所以让座对象包括老、弱、病、残、孕、幼,并不是只给老人让座。弱、病、残、孕、幼这些让座对象很少出事,这说明很多人是会让座的,社会并不缺乏爱心;可是,同为让座对象的“老”却屡屡出现闹剧,确实需要反思一下原因。试想一下,一位颤巍巍拄着拐杖的老人来了,有多少人会坚持不让座?
从视频上看,行凶的老人身强体壮,反倒是年轻人身材瘦弱,被老人按着打。凭这个老人的身体状况,为什么要给他让座?凭这个老人的行为,为什么要给他让座?凭他更强大,所以弱者要让吗?这就不是强盗逻辑了,和让座的初衷背道而驰。
事情出了,有图有真相,怎么处理很重要。鄙认为,此事具有公共属性,其处理情况具有示范作用,在讲礼貌讲道德的前提下先要讲法律,该罚款罚款,该赔偿赔偿,该拘留拘留,要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不仅关系着事件本身,更关乎法律尊严和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