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让文化创新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

发布时间:2025-02-20 返回

当百年木偶戏与电子乐同频共振,千年汉服巡游邂逅现代灯光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年春节期间,高州市曹江镇荷垌村——这个户籍人口不足4000人的粤西村落,凭借一场历时9日、吸引超10万人次的新春嘉年华,创下单日最高客流1.8万人、带动消费逾200万元的成绩。(《珠海特区报》2月19日)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历时9日、吸引超10万人次,创下单日最高客流1.8万人、带动消费逾200万元的成绩,实现了“文旅流量”向“经济增量”的华丽转身,这样的成绩实在值得傲骄。尽管节庆活动已落下帷幕,但当地的产业热度不减,记者近日从珠海驻曹江镇帮扶工作队获悉,活动后曹江镇农特产品线上搜索量暴涨340%,将“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由佛山市——茂名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等单位联袂打造的文化盛宴年味十足。知名艺人、粤曲大师、村K选手轮番献唱,功夫醒狮、火壶表演、高州木偶等非遗技艺精彩亮相,土特产展销、汉服走秀、烟花汇演更将活动拉向高潮,全方位展现了对口帮扶成果与乡村发展新貌。其中,“非遗年轻化”迸发出强大的吸引力。据统计,此次嘉年华非遗展演区人均驻留时长45分钟,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突破百万次,展现出非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传播势能。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不是追求怪异的横空出世,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百年木偶戏与电子乐同频共振,千年汉服巡游邂逅现代灯光秀,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度挖掘和现代表达。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曹江镇新春嘉年华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乡村文化振兴,更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活动后,曹江镇农特产品线上搜索量暴涨340%,充分证明了文化创新对乡村产业的带动作用。

文化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地,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据了解,活动前夕,珠海驻曹江镇帮扶工作队历时三个月,地毯式挖掘12项非遗技艺,让一次次“头脑风暴”好点子,转化为舞台的高光瞬间。另一方面就是立足创新,结合现代元素和市场需求,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如相关人员所说的,“唤醒非遗的密码,在于找到传统基因的现代表达”,正因为这么做,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期待更多乡村实现文化创新,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文旅发展之路,实现将“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王军荣)


主 管:中共黄石市委宣传部黄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 办:黄石日报社 电 话:0714-6516673
鄂B2-20090010-1 鄂新网备1101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4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21201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