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特种作业证造假漏洞须下真功夫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25-04-28 09:15]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的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查处持假证或无证作业人员2.2万余人,公安机关打掉涉假团伙171个,收缴假证39.1万余张。但假证乱象仍未根除:贵州贵阳的小梅父亲花1200元买假焊工证被骗;北京某科技公司员工谢某用1600元购得假高压电工证蒙混上岗;山东济宁有机构声称“一天培训包通过”……这些案例暴露出特种作业证造假已形成灰色产业链,严重威胁安全生产。

特种作业证是电焊、高空作业等危险岗位的“安全锁”,但在一些从业者眼中,这张“生命证”却成了可以交易的商品。有人为节省时间、逃避考试,轻信“交钱拿证”的承诺;部分培训机构与考试环节“里应外合”,用“人到场就能包通过”的承诺践踏资质认证的严肃性。更令人担忧的是,应急管理、住建等系统的证件信息尚未全国联网,跨区域核验时漏洞频现。这种制度盲区让造假者如鱼得水,甚至伪造出与应急管理部官网高度相似的虚假网站提供“证书验真”服务,将黑色产业链包装得“以假乱真”。

特种作业资质造假屡禁不止,根源在于违法收益与惩戒风险的严重倒挂。当前处罚机制存在双重失灵:对使用者仅施以5000元以下罚款,与假证可能引发的触电、高空坠落等重大安全风险形成反差;而制假团伙依托虚拟身份和加密通讯构建的暗网交易链,使其在被取缔后仍可迅速改头换面重操旧业。

根治痼疾需构筑“技防+法治”的双重防火墙。技术端建立全国特种作业证联网平台,以“一证一码”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扫码验真与设备权限绑定;推行AI监考系统,理论测试采用活体检测,实操环节运用三维动作捕捉技术,全程影像存证三年。

法律震慑体系亟待重构升级。建议参照危害公共安全罪设定假证刑责,建立制假数量、违法获利、危害后果的三维量刑标准,对默许假证作业的企业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同时,同步建立“黑名单”全国公示制度,将造假者与企业信用捆绑,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立体惩戒网络。

根治假证乱象,还需凝聚监管与社会的共治合力。应急管理、公安、网信等部门应建立假证线索“一地发现、全国通报”的快速响应机制。企业的主体责任同样关键,推行“每月证件自查承诺制”或能破解被动应付困局。而激活社会监督力量,设立全国统一举报专线并实行“查实即奖”,既能拓宽线索来源,又能提升公众参与感。

对于劳动者而言,摒弃走捷径心态至关重要。假证从业者或许能暂时蒙混过关,但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失业赔偿,重则危及生命。优化培训服务、降低考证门槛,才是瓦解假证市场的治本之策。当“要安全就不能要假证”成为社会共识,这张“生命证”才能真正守护生命安全。

安全生产容不得弄虚作假。当制度篱笆扎得更密、技术防线筑得更牢、监管铁拳打得更准,假证灰色产业链终将无处遁形。毕竟,守护生命安全,从来都该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王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