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读书日”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4-30 09:41]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旨在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发现并感受阅读的乐趣。这自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番良苦用心。其实,在爱读书的人眼里,每天都是“读书日”。

众多古圣先贤都爱读书。《南史·顾欢传》写道:顾欢贫,乡中有学舍,无以受业。欢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而读,或燃糠自照。意思说顾欢家中贫困无法上学,白天就靠在学舍墙边旁听,夜晚便点燃谷糠照明读书。《宣和书谱·草书·沈约》这样评价沈约:“沈约,吴兴武康人也,官至尚书令。少家贫,一意书史,燃膏继晷,昼夜不倦。”像这样坚持每天读书的例子,在中华古籍中还可以列举许多。

今人中同样有不少把每天都当作“读书日”的例子。据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在文章中披露,钱学森“一辈子最爱的是读书。有一次家中装修,我怕把书弄脏,就全部封起来了。他没说什么,但一天下来都很不高兴。我说:‘谁又惹你啦?’他说:‘你知道我一天不看书有多难受。’我赶紧认错,从一个书橱里抱出一摞书,给他慢慢翻”。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也曾说过:“我这一生,除了工作以外,就是读书。”

常言说得好:人生有涯,学海无涯。一个人尽管把每天都当作“读书日”,但毕其一生也不可能穷尽所有书籍。据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一次进入内阁书库,见到一本书目,其中2000多种书,他竟连书名都没听说过。对古人的著作之丰,他不禁感到惊讶。以欧阳修的博闻强识尚且如此,我们一般人读书有“望洋”之叹,自然不足为异。这就启示我们,读书不可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而应根据个人的阅读需要确定读书目标,注重有所选择,多读基础之书、有用之书、适用之书、备用之书。这乃一门大学问。

人间四月天,恰是读书好时节。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让我们从春天开始,把每天都当成“读书日”,勤于阅读,锲而不舍,相信终会拥有一个沉甸甸的金秋。(范国强)


编辑:陈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