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治理“老头乐”,更需解决“出行难”

来源:[东楚网] 日期:[2025-09-17 15:5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9月16日上午7时许,一辆“老头乐”在310国道虞城县路段大扭S线。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这辆白色的“老头乐”如同醉酒一般国道上左右摇摆,一度还闯入对向车道逆行。途经的车辆纷纷减速避让,但还是有车辆被刮擦。后来,“老头乐”径直撞上了路中央的隔离带。交警工作人员表示,因老头乐没有车牌,暂时无法处理。(9月16日极目新闻)

车辆无牌“无法处理”,交警的无奈再次将“老头乐”乱象推至风口浪尖。治理此类乱象,固然需要法律铁腕,但更需以此事件为切入口,解决好银发族的“出行难”。

“老头乐”的泛滥,本质是老年出行需求与现实供给失衡的产物。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6亿,其中不少老人面临“出行难”困境:公共交通覆盖不足、步行体力受限、正规车辆操作复杂。于是,价格低廉、上手简单的“老头乐”成了“刚需”。然而,这类车辆多为非法生产,缺乏安全配置,驾驶人又普遍缺乏交规意识,导致事故频发。虞城事件中,驾驶人肆意逆行、无视车流的行为,既暴露个体安全意识薄弱,更折射出解决老年出行需求的迫切性。

治理乱象,不能仅靠“一禁了之”。近年来,多地出台政策限制“老头乐”上路,虽遏制了违规行为,却也让部分老人陷入“出行无门”的窘境。山东某地曾出现老人徒步数公里就医的案例,凸显“一刀切”管理的弊端。真正的治理之道,在于以适老化思维重构出行体系,实现“疏堵结合”。

做好适老化出行文章,需从四方面发力。首要之举是完善公共交通的“适老性”,地方政府应优化公交线路,增设无障碍设施,在就医、买菜等高频场景开通定制班车,降低老人出行成本。其次,是开发合规的适老交通工具,要符合安全标准,也要操作简便,政府可出台补贴政策引导购买合规产品。再次是构建社区支持网络。社区可组织志愿者提供“代驾”服务,或利用共享电动单车、接驳车满足短途需求。再者交警部门可联合社区开展“交通安全课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交规,通过宣传教育提升老人安全意识。

“老头乐”乱象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治理的精度与温度。管理不应止于禁止,而应转向满足需求。当我们以适老化思维重构出行体系,让老人拥有安全、便捷的选择时,违规车辆自然会失去生存空间。这不仅是守护公共安全的必由之路,更是对老年群体尊严的呵护。

(舒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