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民营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94万亿元,总量跃居全国第六。这一突破折射出区域经济布局中“中部力量”的强势崛起,为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颇具荆楚特色的鲜活样本。
湖北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从2023年《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办法》到2024年《破解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湖北大力破解民营企业创新难、融资难、引才用工难、中标难、回款难等发展难题,聚焦企业实际需求,构建起“精准滴灌”式的服务体系,推动全省民间投资增长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通过“服务型政府”的加速转型激活全省民营经济的“一池春水”。
湖北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科技创新的深度布局。2024年,全省民营企业在北斗产业、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五大优势领域的研发投入指数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在五大优势产业中,涌动着540家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全省2万多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8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41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研发投入千强榜,创新浓度位居中部榜首,推动湖北向“智造高地”加速迈进,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占据先机。
湖北民营经济的腾飞,得益于楚商人才的回归创业。龙头企业以“中部领跑”姿态构建跨区域产业链,全省连续四年新增民营经济主体百万以上的背后,是“招商引资+人才回流”双管齐下的生动演绎。“楚商+校友”“楚商+产业链”的融合,精准对接楚商回乡需求,搭建起政企对话、产业链协同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湖北科教大省优势,让楚天英才智汇荆楚。
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阳光雨露般的营商环境才能培育出民营经济热带雨林。湖北通过“放管服”改革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政治生态,以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创新激励,用真金白银的纾困政策化解企业急难。在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和“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帮扶行动的叠加效应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企业的信心不断增强,“投资湖北”正成为民营企业家的战略共识。
湖北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大省形象的具象化。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民营经济必定能向阳而生、由木成林,荆楚大地也必将成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展身手的最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