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石教灯/统筹 黄醒尘/文 何戈 图/视频 见习记者 彭喆/剪辑 记者 陆文博/制图 通讯员 陈凯
“主干六人合抱,上端五杈延伸,盘曲似虬,舒张如盖,谓之‘五子登科’也。其经五百载沧桑,仍葆杏坛灵气,秉持武备遗风,傲然挺立,直耸天庭。”《香樟赋》中如此描写。
在大冶市老城区的实验中学内,一片古樟群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被小心地呵护着。
岁月无痕,时代变迁,它们粗壮挺拔,枝繁叶茂,见证了学子的成长、成才与成人;见证了学校发展、社会进步。
无论春夏秋冬,这片古樟总是静静地伫立,为校园默默增色添彩。古樟历经风霜雨雪和烽火硝烟,其嶙峋枝杈、铮铮傲骨象征着学校性格力量和灵魂思想。
大冶实验中学曾以此为象征,创作《香樟赋》,每一届入学新生都会学习此文。
扫码看视频
古树档案
树种:樟树
别名:桴树、香樟
科属:樟科、樟属
树龄:500年
树高:15米
冠幅:平均15米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
地址:大冶实验中学校园内
简介:该树为常绿乔木或灌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以上。樟树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清香,可驱虫,而且永远不会消失。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因树皮和木材上多纹路,寓意大有文章,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樟树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
校园变迁 古樟犹在
9月初,开学季。
大冶实验中学迎来了2021级新生,学子们满怀期待,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走进校园内,西侧的一棵古樟映入眼帘,它高大挺拔,在阳光的照耀下,周身镶上了金边。树冠投影在地面上,拉得很长很长。
坐下古樟下,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在校园里雀跃着。大冶实验中学校长朱锐杰称,据他了解,古樟已有500多年历史,大约是明朝时期所植。
古樟高约15米,主干近5米粗,树身苔痕斑驳黝黑铁青,树纹起伏奔腾如江河行地。因地势所限制,树冠沿东南侧倾斜,而墨绿的枝叶翻上天空后又如瀑布垂下,浓荫覆地。
500多年来,主干上生长出新的躯干,干又生枝,枝再长叶,一团绿云直向蓝天铺去。其中,向上不断生长的主枝有5根,校内也流传有“五子登科”的传说。
香樟汰旧不断、自我革新。在人们眼中,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天寒气暖,香樟总是绿意盎然。其实,香樟并非一年四季只穿一件衣服,只是它更衣有术,在不经意间换了一件衣服,而观众尚不察觉而已。
学校就如古樟一般,在历史的脚步中,枝繁叶茂。
大冶实验中学校址前身为大冶一中,1912年在此落脚,初名为大冶县立中学。
《大冶一中校志》记载,建校初始,仅设立一个班,招收五十六名学生,校园面积不足两亩。至2012年,建校百年。大冶一中班级已发展至六十余个,学生五千多人,面积三百余亩。
一百年相对于历史的长河只是一瞬,而对于一所学校的创立、发展和繁荣,却是一段十分漫长的历程。
从大冶一中到实验中学,古樟见证了两所学校的变迁与发展。
古樟成学校特有的符号
吕相福第一次见到古樟,是1954年。
彼时的他刚上初中,在原大冶一中初中部(现大冶实验中学)就读。
“我在读书的时候,校园内就已经有了这棵樟树,宿舍楼附近也有许多棵,唯独校门口这棵最大树龄最久。”在吕相福的记忆中,读书时,他常常在古樟下吃饭、乘凉。
一年冬天,大雪大霜压断了树枝,学校的教职工都感到非常可惜,但大家当时也没有过多的补救办法。
“第二年春,一阵微风拂过它的枝叶,树叶随风而动,我仿佛能感受到它跳动的脉搏,一下、两下,缓慢而有力。”吕相福说,古樟长出了嫩绿的枝娅,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大学毕业后,吕相福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在他的主动申请下,他又回到了大冶实验中学任教。随着校园发展变迁,1998年,大冶实验中学迁至保康路(原大冶一中校址)。
时隔44年,吕相福又见到了校园内的这棵古樟。
和44年前相比,学校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变,教学楼、环形跑道、篮球场、多媒体报告厅等教学配套设施一一完善。唯一没变的,就是这棵矗立了几百年的古樟。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青檐碧瓦间的古树繁花则是流动的音符。
在这里读书、毕业,再到返校教书、退休,今年85岁的吕相福的生活、工作与这里密不可分。
负笈离乡求学的学子,记得料峭春寒中的迎春花,忆得漫天飞雪中的古樟,也就记住了求学的校园。
一批又一批校友回到母校,有年逾古稀的老者,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他们怀着感恩之心看望当年的老师,满含眷恋地回顾求学的峥嵘岁月。他们在古樟前合影留念,在校园里找寻当年成长的足迹。
绿色的生长力量
校园内,古樟那由里而表从心灵深处逸放出的芳香,着实令人神清气爽。
为了保护好这些古树,学校特地在树身周围建了花坛,禁止学生触摸和攀爬。“1998年我刚来学校,那时候还没有怎么修葺,看着比现在旧一些,也没有花坛。”大冶实验中学副校长柯有芳说,近些年,学校还制定出了班级认领古树的保护办法。
一个班级认领一棵古树。在柯有芳看来,守护校园古树也是一种实践与历练,虽然实践时间还不长,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增强。更主要的,通过跟随园丁学习养护古树,他们变得更加热爱自然和尊重生命。
过了新千年,校园环境大为改善,古樟也迎来苍劲勃发的新时期。
“环境虽然不断变化,但古樟依然蓬勃而坚韧地生长着,历经岁月的洗礼,终于长成了令人赞叹与仰望的模样。”朱锐杰说,古樟不仅让人们景仰,更让人们感受到端正和坚毅的力量。
如今,古樟已成为校园里的标志性景观。每年毕业季,毕业生们都会和古樟留影。
这些古樟经历了几百年风雨屹立不倒,见证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走向更高学府。它们是历史的承载者,无论枯枝落叶,还是青翠挺拔,我们仍能从中追溯到历史的足迹。
树下乘凉,沿行道树漫步;可静静仰望,亦能向其倾诉。在晴朗的夏日,在寂静的月夜,在热闹的黄昏,漫步于树木之间,体味那古韵悠长。
四季轮回,古樟始终以一种向上的姿态,站成一处独特的风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树人,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