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衣试穿
1∶1复刻的楚国锦袍
缝纫机房制作坯布样衣
利用数字化软件进行虚拟试穿与走秀
虚拟人走秀
近日,由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省襄阳市落下帷幕。展演现场,由湖北理工学院“霓裳映像”汉服数字化及复原工作坊复刻的楚国锦袍穿越时空,惊艳亮相,让观众赞叹不已。
该工作坊成员耗时半年,1∶1复刻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小菱形纹锦面绵袍,展现楚地服饰文化,并用数字化方式再现霓裳风姿,诠释了“衣冠上国”的“服章之美”,荣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
1∶1复刻让千年楚服重获新生
去年3月,得知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开始征集作品后,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教授、霓裳映像汉服数字化及复原工作坊创始人张红华牵头,组建了由3名指导老师、7名在校学生组成的团队。
“我们经过多次商讨,确定了选题,着手对唐、宋、元、明时期和楚文化的代表性服饰进行复原。”张红华介绍,前期,该团队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博物馆、做结构研究和款式设计,对图案进行复原,制作样衣,做虚拟设计,整个过程耗费大半年时间。
张红华向记者展示了团队在襄阳参展时的一些照片,其中一件华美的红色袍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就是马山一号墓出土文物的1:1复刻品,全部都是真丝的,衣服的袖缘用的是田猎纹,衣身是凤鸟纹,腰带是云气纹,表现了楚人崇尚自然且浪漫的情结。”
在出土件上,原本的图案已残破难辨。为了还原一只最符合楚人审美情趣的“凤”,张红华和学生们走遍了全国十几个博物馆,翻阅了近百本文献。
张红华补充道:“图中的凤鸟是千姿百态的,有的空中翱翔,有的跳跃奔跑,有的昂首挺立,有的回首张望,我们先拍下照片,再把图案抠出来,变成矢量图。”
“我们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设计了十几次图样。三头凤的寓意是永生不死的神鸟,我觉得这个图案有些华贵,但在华贵中又有一些威严的感觉。”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学生扶子静说。
在历经草图绘制、数字化设计及建模、立裁、缝制等十几项流程后,一套精美别致的楚国服饰穿越时空被“复活”了。
张红华介绍,本组复原有两件袍服,内外袍服在领缘、袖缘展露层次,两种锦纹交相辉映,富有韵律感。袍服之外,腰束织锦宽腰带,以嵌绿松石带钩勾连固定,垂玉组佩,显得身姿婀娜、高贵华美。
数字化技术带来“云上时装秀”
近年来,智能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文物复活也有了更加多样的方式。该团队运用科学的研究及制作方法,在传统文化可视化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让汉服重获新生。
在张红华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一段时长为8分钟的视频。视频中,来自不同朝代,妆容、发型、服饰各不相同的虚拟模特代替真人在T台上走秀,衣袂翩跹,摇曳生姿,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上时装秀”。
张红华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送去全国参赛并获得一等奖的视频。这套曲裾服,有单衣、裤子、外衣好几层,我们给虚拟人穿衣服也是一层层运算,如果运算得不精确,衣服不贴合、不好看,甚至会垮下来。学生们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
“我们利用Clo3D三维虚拟试衣软件,模拟面料质感、发饰妆容、静态及动态着装效果,最大限度地还原古装的内涵及风采。”她补充道。
复原发型的过程中,该团队参考了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战国晚期玉舞人、洛阳金村出土战国玉舞人等文物形象。此外,该团队还复原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的代表性服饰。唐代的小袖、高腰(齐胸)、长裙,色彩华丽丰美、图案和谐瑰丽;宋代的大襟半臂上襦、千褶百叠下裙,直领对襟的褙子,色彩淡雅质朴;元代服饰既体现了唐宋遗韵,也带有草原文化的奔放风格;明代提出“诏复衣冠如唐制”,恢复华夏服饰体系,色彩上更加素雅。
通过Photoshop软件,给虚拟模特搭配不同的妆容、发型、鞋子,使得每一套汉服都有自己的风格。视频中,一个个虚拟模特款步而来,身上的服饰也随之摆动,呈现不同的光泽,仿佛时间倒流,曾经光耀过的王朝又活了过来。
重现楚服之美打造“国潮”新名片
回顾中国五千年服饰文化,历经了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的艰辛,传承着师法自然、万物共生的崇尚。每一件古装,都代表着对天、地、人和谐一体的理解,承载着汉、唐、明泱泱大国的辉煌。
然而,朝代的更迭、人口的流动,导致很多传统的服饰没有流传到现代,岁月的风沙让传统的服装色彩模糊、面料损毁、结构缺损。如何有效地再现传统服饰的背景和特征,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过去十余年来,湖北理工学院“霓裳映像”汉服数字化及复原工作坊吸收了100多名该校历届对汉服复原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先后复刻了荆州马山一号墓、湖南马王堆一号墓等各大古墓出土的楚式服饰近百件。他们还原楚式妆造,定制帆布包、香囊等文创产品,掀起一股楚文化热。在他们的接力传播下,楚风正成为一张“国潮”新名片。
张红华认为,通过这次参赛,学生们的审美不仅提高了,还从中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提升了对于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推崇。
“现在年轻人掀起了一股汉服热,我们想通过我们的双手,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何娜说。
据了解,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每三年举办一届,是全国高校在艺术文化领域的A类赛事,是我国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艺术盛会。
“竞争非常激烈,全国那么多所高校参加,最终选出60个一等奖,我们能拿奖,师生们都很受鼓舞。”张红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和学生一起探索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脉络,以数字化的方式,一起见证、再现传统服饰的辉煌历史。”(记者 万泰然/文)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