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星:一部走近“80后”作家的访谈录

来源:[竹坡城] 日期:[2025-03-06 16:5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一部走近“80后”作家的访谈录

——读陈智富《你为什么当作家?》一书

(原文发表于2025年2月28日东湖副刊)

我一向喜欢读作家的自传、访谈录,因为那是了解作家文本之外的人生轨迹、文学履历、阅读心得、个性追求的生动记录。在我的阅读中,《王蒙王干对话录》、《贾平凹文学对话录》、《大题小做——韩少功王尧对话录》、《巫婆的红筷子》(阎连科、梁鸿对话录),《小说生活:毕飞宇张莉对话录》、张英的《文学的力量——中国作家访谈录》、林舟的《生命的摆渡——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姜广平的《经过与穿越: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张钧的《小说的立场——新生代作家访谈录》等书都闪烁出当代作家体验生活、感悟世事的许多妙悟。因此,当我读到陈智富采访湖北“80后”作家的成果——《你为什么当作家?》一书时,我在进一步了解到新一代作家不同于前辈作家的生命体验与文学追求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代湖北文学研究的新空间。

三十年来,关于“文学可能消亡”的叹息时有所闻。可是另一方面,数以十万、甚至可能百万计的文学爱好者、业余诗人、作家(包括网络作家、打工诗人)却在成批涌现,而且,这些文学的发烧友还真写出了不少颇有口碑的佳作。加上其中一部分佳作经过影视的成功加持,产生了不可小看的广泛影响(如《甄嬛传》、《盗墓笔记》),有些甚至走向了世界,文学显然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毕竟,总有一群人喜欢文学,而文学的成功也永远是这些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例如每年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和其他重要文学奖项的各种热议,还有民间各种以文会友的文学社、民间刊物的不断涌现,各种自费出版的繁荣气象。

说到80后”作家,他们因为有幸生活在一个社会比较安定、竞争(包括文学的竞争)也相当激烈的时代,加上渴望建立起自己的文学功名,所以渐渐形成了不同于前辈作家的特别风格。他们普遍不像前辈作家那么注重反思历史,而显然更富有开辟新视野的锐气。因此,才有了“职场小说”、“打工文学”、“穿越小说”、“科幻文学”的新潮迭起。在这本《你为什么当作家?》中,陈智富通过与湖北一部分“80后”作家的对谈,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场域”的多方尝试:从广博、驳杂的阅读到上下求索、找到“一次次反叛”乃至“深层疗愈”、“自我和解”的个人通道,可谓既随心所欲也苦心孤诣。如何发现新生活中的新故事?怎样写出各种出人意料、异想天开的传奇人生?——从舒辉波《逐光的孩子》中大学生支教的辛勤体验、宋小词从故乡书写到都市底层故事的细致体察,从丁东亚对于唯美主义的感伤追求到喻之之观察武汉人各种活法的深邃目光,还有彭绪洛“从探险小说到科幻小说”的切身体验与步步为营、赵卷卷关于“附庸风雅是难能可贵的习惯”的真切体验……读来不仅给人以文学的世界实在奇妙、新一代人的思考实在新奇的丰富印象,而且也是每个人都在多元文化思潮的激荡下若有所思、各取所需、不断尝试、不断出新的可贵记录。有的作家出道顺利,有的则兜兜转转,经历过的路径各有不同,收获的成果五花八门,也各自有各自的困惑与高远梦想,一个个娓娓道来,都看得出这些作家对自己人生体验的珍惜。爱阅读、爱写作的天赋来之不易,在各种诱惑的扰乱中既左顾右看,也保持必要的定力,持之以恒地写、写、写,才可能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满足社会对于精神需求的不断增长。

为了做好这些访谈,作者也做足了必要的功课——既得阅读大量的作品,还得在多维的比较(不仅与当代文坛上的作家作品展开比较,而且在相当开阔的国际文坛视野中梳理思绪、提出问题)中有所琢磨、有所阐发。这本书中每一篇访谈前都有一篇“作家印象”,记录了作者阅读与思考的各种心得,体现出作者对于新一代作家及其文学作品的关注有素。对于这些作家,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如何在他们已经在文坛上“亮相”以后帮他们敲好边鼓?怎样在文学的江湖风云变幻中保持不断进取的积极心态?最重要的是,如何为他们写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出谋划策?怎样开辟出湖北文学乃至当代文坛的新天地?这样的思考,值得经常想,经常讲。

智富告诉我,他接下来还会出版湖北儿童文学作家的访谈录和自己的评论集。可见他一直保持了对文学、尤其是湖北文学的研究热情。在文学的话题越来越纷乱繁复的当代,做好本土文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必要。作为访谈者,他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研究湖北新一代文学作出了可贵的。作为评论家,如何写出自己的评论特色,这可能是每一个评论家都需要常常自问的话题吧!我看好智富的前程,为他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