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之春

日期:[2015-08-23 08:5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捷克斯洛伐克民众在布拉格广场聚集抗议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核心提示:“布拉格之春”和20年后发生的东欧剧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然而,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布拉格之春”代表着东欧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进行的最后一次努力。1968年8月20日,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扑灭了东欧国家通过改革复兴社会主义的最后希望,从而埋下了一根引爆东欧剧变的导火索。

力主改革的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

  捷克要摆脱苏联绝对控制

  像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捷克也是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发展到60年代中期,苏联模式的诸多弊病已经暴露出来。由于经济衰退、民族矛盾激化和体制僵化,捷克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之中。为了摆脱危机,寻求新的发展,捷克人开始尝试建立符合本国条件的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
  1967年底,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政府由于国内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而陷入困境。1968年1月5日,杜布切克就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总书记。当年4月5日,捷共中央全会通过了题为《捷克斯洛伐克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行动纲领》,这是捷克改革的基本纲领。它公开宣布:建立“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的改革真正开始了,这才是“布拉格的春天”。
  捷克局势的发展,有摆脱苏联绝对控制的趋势,大出苏联的意料。鉴于捷克报纸、广播、电视“猖狂叫嚣”要“使捷克脱离社会主义阵营、脱离苏联”,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当时就直接打电话给杜布切克,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杜布切克很干脆地回答说:“我们能对付我们这里发生的事情。”
  1968年3月23日,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高层选举中,亲苏派主要成员被解除职务。4月,苏联数次发表声明和警告,企图制止捷克斯洛伐克走向独立及民主。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决定对策,1968年5月17——22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率苏联军事代表团访捷,强迫捷克接受华沙条约的武装部队6月在捷克境内举行军事演习。格列奇科危言耸听地说:“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正在垮台,命令不执行,开始集会;捷国防部人民军新闻社宣布独立,不受自己上级的领导。”7月19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就即将与捷共中央主席团举行的秘密双边会谈进行了讨论。会上,对这次双边会谈的必要性问题,政治局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武装入侵在即,捷克却放松了戒备。8月2日晚,捷共中央表正式谈话,乐观地认为:会谈是成功的;捷共在会谈中未放弃原则,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捷克斯洛伐克民众与苏军在街头对峙

  武力入侵扼杀改革尝试

  1968年8月3日,捷共与华沙条约组织的苏、波、匈、保、民德等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布拉迪斯拉发举行了一次联席会议,会议没有涉及捷克问题。会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纷纷去南方休假。捷共领导更认为形势已经缓和,遂全力投入预定于9月9日召开的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完全松懈了对苏联可能采取军事行动的警惕。而实际上,苏军正在进行临战部署:在苏捷边境集结了40万军队,在民主德国机场集中了300架待命出动的作战飞机。8月17日,勃列日涅夫亲自主持了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对捷克进行军事制裁问题进行了最后的讨论。
  8月20日晚11时,一架苏联民用客机飞临布拉格上空,以飞机发生故障为由,要求紧急降落。飞机停稳后,冲出机仓的却是全副武装的苏军突击队员,他们迅速占领了机场。接着,一架接一架的苏军运输机降落下来,配备了大批坦克和装甲车的苏军空降部队很快占领了布拉格各重要据点和党政机关。21日凌晨,苏、波、匈、保、民德等五国的5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同时出动,涌向捷克。4时,苏军精锐塔曼师包围了捷共党中央大楼。苏军士兵扯断电话线,子弹上膛的枪口对着办公室内的每个人。
  苏军占领布拉格后,勃列日涅夫公然把杜布切克,总理切尔尼克,国民议会主席斯姆尔科夫斯基等,一古脑儿绑架到莫斯科。据报道,当时的经过是:“三辆苏联装甲车开到布拉格党中央大厦外面”,苏联侵略军“叫那几个遭难者(指杜布切克等)挨着墙壁站了很久,然后推进装甲车,直送(布拉格)鲁津飞机场”,接着就被赶上一架巨型的安东诺夫式运输机,飞往莫斯科。杜布切克昏了过去,把头撞破了。在押到克里姆林宫后,勃列日涅夫咆哮说:在捷克斯洛伐克,除了苏军司令部和苏联军队以外,已经不存在任何合法的权威。说完,勒令杜布切克等在事先拟就的同意苏军“留驻”捷克斯洛伐克的所谓会谈公报上签字。斯姆尔科夫斯基事后追述说:“当我们拿到苏联最初的草案并要每个人来读它的俄文本时,我们一个个都气昏了。”最后,刺刀下的签字仪式还是完成了,时间是1968年8月26日午夜,地点在克里姆林宫。

捷克斯洛伐克民众举行签名抗议活动

  引爆东欧剧变的导火索

  “布拉格之春”事件导致人们对苏联的“列宁—斯大林”模式的失望,使人们认清了在苏联控制下的社会主义不允许有民主的存在的现实。人们对苏式的共产主义霸权感到恐慌,为此加深了冷战的程度。
  “布拉格之春”后,苏联扶持的捷克政府禁止言论自由,加强对媒体的控制,以清除民主化的思想,达到禁锢人民的目的。捷克的知识分子分化成两派,一派迫于苏联的压力,发表申明赞成苏联;另一派则不屈服于苏联入侵,开始发表反苏言论,公开抨击苏联行为。“布拉格之春”是试图在另一种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来解决因强加在捷克斯洛伐克头上的苏联模式而引起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它是捷根据本国国情,为加速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改革的有益探索。它的目的是建立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可悲的是,来自克里姆林宫的严寒冷冻了这场改革,“布拉格之春”夭折了。
  “布拉格之春”和20年后发生的东欧剧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然而,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可以说,“布拉格之春”代表着东欧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进行的最后一次努力。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也就扑灭了东欧国家通过改革复兴社会主义的最后希望,从而埋下了一根引爆东欧剧变的导火索。
  从1989年夏天开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发生剧变。各国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纷纷在短时间内丧失政权,新上台的反对派则在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用资产阶级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
  (综合人民网、《百年潮》、《世界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