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河两岸沃野铺展新绿
育苗大棚里温度、湿度都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农机春耕,白鹭伴飞。
大箕铺镇农户铺设地膜,准备种植辣椒。
“90后”新农人李茜正调试无人机
大箕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无土栽培
四月的富水河碧波荡漾,两岸沃野铺展新绿。眼下正值春耕春管关键期,行走在黄石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农机轰鸣声、农人笑语声交织成曲,万亩小麦油菜拔节孕穗,插秧机穿梭于水田间,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蔬果葱茏,一幅“科技赋能、产业兴旺、生态和谐”的春耕图景正徐徐展开。
在阳新县排市镇河北村,连片水田泛起粼粼波光,农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早稻插秧。与传统人工插秧不同,这里的主角是高速插秧机——农机手熟练操作设备,一排排嫩绿的秧苗整齐“扎根”田间,效率较人工提升近20倍。“一台机器一天能插秧50亩,300亩水田几天就可完成!”河北村种粮大户李拥军介绍。
而在不远处,“90后”新农人李茜正操控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可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精准喷洒药剂,防治菌核病等病虫害。“一部手机就能管理千亩田,科技让种地更轻松!”李茜感叹。
插上科技“翅膀”,农业发展有“智”更有“质”。走进大冶市大箕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番茄、辣椒、黄瓜等蔬菜长势喜人,“我们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温湿度,确保蔬菜品质稳定。”技术员介绍道。这里的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其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治等都可以自动控制。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大棚里面也可以达到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
不仅如此,该镇还开启果蔬“一菜一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果蔬播种、施肥、除草、覆膜、采收等每个环节都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记录,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溯。凭借数字赋农的创新之举,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全力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从“镐锄镰犁”到“金戈铁马”,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大显身手。黄石田间的春耕新景,折射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深刻转型。沃野田畴光景一新,数字技术让农民“慧”耕“慧”种,成就了别样好“丰”景。(记者 张成 文/摄)
编辑:陈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