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地点:阳新县城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坐落在阳新县城伏虎山上
整个陵园占地面积427亩
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捐躯的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21个县市
30万革命先烈而兴建的
沿着中轴线往里走
就可以看到高达24.5米的纪念碑
纪念碑碑高24.5米,占地2500平方米。
碑身正面为1993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
纪念碑
气势雄伟,耸立云霄
碑身正北面是1957年10月30日
彭德怀元帅亲笔题寄阳新
“先烈之血浇成了革命之花”
纪念碑后面
经过两级绿阴如茵的草坪
就是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内由以
照片、图表、文字、文物、雕塑
多媒体等多种形式
再现了1919年至1949年30年间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人民革命斗争的
彰显了革命斗争中牺牲的
164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馆内多处还原了历史场景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曾对鄂东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给予支持和关怀;刘少奇、叶挺、周恩来、宋庆龄、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罗荣桓、何长工、程子华、王震、王首道、王平曾在这里开展过革命斗争。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在这里成立。这里先后诞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第八军、第十五军和独立第三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的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国革命史册中写下光辉的篇章。
彭德怀元帅立像高3米,生动展示了彭德怀同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伟大形象。
塑像两边是占地达10亩的桂花林和腊梅林,象征彭德怀元帅刚直不阿的性格。
烈士纪念堂,由共和国上将、原中顾委常委王平同志题写的堂名。烈士纪念堂高9米,占地861.25平方米。
烈士纪念堂共展出432名知名烈士生平事迹及1276名鄂东南红军失散人员名单和709名阳新工农积极分子名单。
为缅怀阳新“二二七”惨案殉难的
九位烈士
1996年秋九位烈士遗骨迁葬于此地
建成九烈士墓地
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工农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使得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入骨,他们疯狂策划反共倒算,妄图篡夺革命领导权。1927年2月27日,以阳新县旧商会会长朱仲炘为首的反革命分子,经过多次密谋策划,趁阳新革命群众在欢度新春佳节之际,指挥百余名匪徒,手持各种凶器,按预定计划,分三路向革命者猛扑而去。匪徒们一边洗劫城乡,一 边以极其野蛮的手段,对落入他们魔掌的湖北省农协特派员成子英,县农协秘书长谭民治,区农协负责人王得水,县总工会组织部长曹树光,木业工会会员邹有执、程炎林,县警备队队长石树荣,县工会组长胡占魁、会员李发炬等九名革命者进行百般残害。
成子英等九人被匪徒捆绑在城隍庙露天戏台的柱子上,上午8时许,匪徒们在庙院中心架起柴火,将九位同志身上捆上棉絮,浇上煤油,推入燃起的大火之中。成子英同志,手上脚上的绳子都被烧断了,还想用他最后的一点力气, 和土豪劣绅搏斗,他英勇地从大火里跳出来,可恨的匪徒,见成子英站起来,当头一棒,打得他鲜血直冒,然后又将他抛入火堆。年仅16岁的青年团员邹有执,也从熊熊大火中跳出来,死死抱住一个匪徒不放,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与敌人同归于尽,却很快又被匪徒推入火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九位同志仍大声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共产党万岁!”
“七尺之躯一炉而冶,千秋不朽九根灵芝”。九位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用自己先死者的行动,唤醒了鄂东南近30万的劳苦大众,铸就了阳新未来土地革命坚定的群众基础。(来自景区解说词)
一砖一瓦
一草一木
讲述着这片沃土经历的浴血奋战和沧桑巨变
这些历史和英烈的故事
温暖着、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
如今烈士陵园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
“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湖北省廉政教育基地
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这里也已经变成了孩子们
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