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检察官返乡圆了“田园梦”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2-01-14 14:59]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 本报记者 石勇 张瑾 通讯员 杨运红

1月11日,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李公山下一个叫垴背周的小村庄,夕阳的余辉透过大棚薄膜,落在冬天的葡萄架上。放眼望去,山坡上一万多株茶花、月季争奇斗艳,金黄色的柚子挂满了枝头。

“现在我们农庄总面积有360亩,种植了桃子、李子、杨梅和葡萄等果树,还栽种了红花檵木、茶花、树状月季和紫色藤等其他桩景苗木等。”正在修剪葡萄枝的周劲松介绍说。

六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山上只有茅草和杂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目睹这些年自己苦心经营的荒山变成“绿色银行”,周劲松感到十分欣慰。

1952年,周劲松出生在垴背周湾一户农民家中,五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带着他们兄妹四人过着有上顿没有下顿的苦日子。“那时候家家条件都差不多,吃不饱饭是常态。”周劲松回忆说。

1968年,周劲松中学毕业后返乡务农,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大冶县拖拉机厂、大冶县钢铁厂工作,1986年任大冶县公安局政委,1990年任大冶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2015年5月,退休在家的周劲松在朋友的鼓励下,开始返乡创业,注册成立了大冶市龙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周劲松从村民手中流转了荒山、荒地和荒田,带着老伴辛勤耕耘,播洒着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我这个‘农民’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我回乡不是从事传统种田的,而是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回乡搞现代农业项目综合开发的。”创业之初,为了干出一点名堂来,周劲松高薪请来农技专家作启蒙指导,自己甘当小学生,虚心跟着农技专家在这块园地上精心摆弄着花卉、苗木、瓜果,很快掌握了栽种、育苗、除草、施肥、剪枝、造型等操作要领,成为半个农技师,同时,也培养出了自己公司的专业员工。

两年多时间一晃而过,在周劲松和他老伴的精心耕耘下,曾经荒芜的李公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条百米长的柏油公路从李公山顺坡而下,与村级公路相连,打通了龙骧公司通往外界的康庄大道;一栋楼房拔地而起,使李公山多了几分人气;大门前和西侧葡萄园旁新挖掘的三口水塘、鱼池波光粼粼;新安装的专线电路管网、监控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六年来,周劲松通过贷款和亲戚朋友的帮忙,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将曾经荒芜的田地、荒山重新垦荒,并请农技专家对整个李公山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建起了葡萄园、红心橘柚园、杨梅园、苗圃花卉园、罗汉松园、桂花园、桩景园、香樟园、红花檵木园等9个园区,还养有鸡、鸭、鹅、屯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周劲松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昔日的荒山荒地到处绿意葱茏,成为景色迷人、瓜果飘香的果园,是市民采摘、观景、踏青的好去处。

对此,周劲松幸福满满地说:“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我的农庄不仅安置了十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而且每年的产值达到了八十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