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记者漫步在开发区・铁山区的街头巷尾,多彩的社区活动,聊天的邻里街坊,热情的志愿活动……文明气息扑面而来。小区楼栋,是城市最小的生活单元。近年来,开发区・铁山区以“楼栋”为切口,以文明创建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居民做到“管好自家事、关心楼组事、参与社区事”,掀起共建幸福家园的热潮。
开辟自治新路径
楼栋连着你我他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记者走进开发区・铁山区胜利路社区,楼栋楼道干净整洁,空中线缆统一固定,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晾晒设施、智慧充电车棚便民利民,舒适的居住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而在多年前,胜利路社区居民还习惯性在楼栋内堆放杂物,楼栋卫生脏乱差问题突出。
“为改变楼栋脏乱差的状况,社区以楼栋为单位开展‘微自治’。”胜利路社区党委书记潘晓梅介绍道,门里是家,门外也是家,社区培育“楼栋自管组”,以楼栋长和志愿者为主要力量,像爱家一样爱自己的楼栋,爱自己的小区。52个楼栋成立自管小组,以“环境美、安全美、自治美、邻里美”为标准,评出“最美楼栋”。
一栋楼的变化,映照出一座城的新风。开发区・铁山区以胜利路社区为示范,在辖区各社区进行推广。通过学习胜利路社区经验,各社区找准自身优势特色、抓住关键持续发力、创新运用创建载体、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营造起了全民共创文明楼栋的良好氛围。
如今,老旧楼房的“外墙”已换上新衣,巷子里居民的车辆停放有序,楼道内的“牛皮癣”被粉刷遮盖,家门口整洁干净,随处可见的“共享笤帚”“共享工具”能时刻解决居民的大小问题。邻里间互帮互助、欢笑多多,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志愿服务齐参与
文明新风共传递
“楼道灯不亮了,大家出门不方便,麻烦帮忙检修。”日前,冶矿路社区26栋居民伏秋莲向社区发出请求。了解情况后,有电路维护经验的志愿者胡卫国、郝竹先迅速接单,上门服务。不到半小时,楼道灯重新亮了起来。
“我们有什么需求,社区志愿者随叫随到,他们的服务非常好,生活在这里感到非常幸福。”伏秋莲高兴地说。
“只要有人来找,我们就去修,家里电灯我们修,管道坏了我们修,只要我们能做到的,随叫随到!”志愿者胡卫国表示。
退休党员胡卫国是个大忙人,年逾古稀的他主动加入“微管家”志愿服务队伍,背着工具包,扛着人字梯,经常穿行在楼栋、小巷,发现很多楼道灯线路老化,不能正常照明,居民夜间出行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胡卫国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社区反映,自己主动参与志愿维修。“老胡是修理东西的能手,他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楼栋。”社区居民刘建国钦佩地说,“在他的带动下,楼道环境越来越好,居民也自觉参与到楼栋维护中来。”在他的带领下,17名居民主动加入社区“微管家”志愿服务队,负责辖区63栋楼房电路维修,刘建国便是其中一员。
同时,冶矿路社区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建设、楼栋治理的各个角落,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推动党员骨干站出来,带动居民走出来,社区持续壮大“微管家”志愿服务队伍,着力提高居民参与楼栋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楼栋的不同特点,先后开展平安楼栋、绿色楼栋、清洁楼栋等志愿服务活动,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不仅是冶矿路社区,铁山街道各社区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品牌:友爱街社区社工小站托起居民“微幸福”、建设路社区“与邻有约”实现楼栋邻里一家亲、矿山路社区七彩“益+仁”志愿服务联盟将大家凝聚成一个整体……通过暖心服务,社区搭起了一座座联系居民的“连心桥”。志愿者以道德之美镌刻下城市文明的高度,用爱的力量托举起开发区・铁山区的美好未来。
如今,在开发区・铁山区,街道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邻里互助和谐……看得见的文明之花、看不见的文明之风随处可见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