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记者走进大冶市东风农场练山社区“童伴之家”,只见一群孩童围坐在石潇潇身边,向她展示当天做的手工作品,场面温馨而欢乐。
今年34岁的石潇潇,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曾是“打工妈妈”,饱受想念孩子的苦。现在,她成了当地的“童伴妈妈”,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每到周末和放学后,她就会提前来到“童伴之家”,给孩子们讲故事、陪孩子们做游戏,辅导孩子们写作业、练习书法、做手工,组织文体活动。
2023年,石潇潇所在的练山社区“童伴之家”被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授予“标杆示范童伴之家”。
“要妈妈抱。”时隔7年,大儿子的哭喊声还在石潇潇耳边回响。当时,她和丈夫外出务工,把2岁的孩子留给婆婆。后来,她生下“二宝”,因为舍不得孩子,就留在家中陪他们。
2022年的一天,社区干部入户走访,石潇潇得知社区需要“童伴妈妈”——要熟悉本地,有爱心、责任心。她赶紧报名,经过筛选和培训,从此,她有了新身份——“童伴妈妈”。
“童伴妈妈”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目的是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上岗后,石潇潇做的第一件事是家访。在社区干部陪同下,她收集了儿童的信息并分类管理。
她格外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困境儿童,发现他们有共同点——性格叛逆、爱玩手机、不爱学习、与家人关系不和谐。这让她深知,“童伴妈妈”肩上的责任沉甸甸。
为此,石潇潇积极参与“童伴妈妈”上岗培训和初级、中级、高级培训,汲取知识、方法、经验。
妈妈的改变,孩子感受最深。以前,石潇潇对孩子很严厉,经常发火,大儿子因此性格内向。石潇潇带他去“童伴之家”,大儿子很不理解:“为什么脾气不好的妈妈对别的小朋友那么好?”石潇潇也开始反思,学会控制情绪,经常表扬孩子,大儿子变得开朗自信。
石潇潇的陪伴,给练山社区儿童增添了温馨体验。一些孩子成长了,其中小进(化名)的变化最让石潇潇欣慰。
小进从小缺乏母爱,性格孤僻,喜欢玩电子游戏。有一次,因为被同学骂“没妈的孩子”,小进哭了。石潇潇来到小进家安慰他,刚开始小进不愿说话。石潇潇不气馁,多次到小进家,带他打扫卫生、叠衣服、择菜。为让小进远离电子游戏,石潇潇还送了拼图、积木等玩具给他。
长时间地陪伴,让小进对石潇潇敞开了心扉。“童伴之家”开展的多次活动中,小进主动请缨担任小组长,带着组员圆满完成任务。他自信地说:“我年龄比弟弟妹妹们大,有能力有责任带他们学好、玩好。”他多次在“童伴之家”教弟弟妹妹们写作业,主动报名参加诗歌朗诵演出,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小小志愿者。
石潇潇家访时,家长们经常说:“我家孩子学习成绩差,我们又不会教,孩子天天玩手机,怎么办啊?”
为此,石潇潇经常给孩子们讲解题目。如今,石潇潇还想开个合唱班,目前正在招募志愿者。
她还组织孩子们看望、慰问困难老人,参加活动的小文(化名)回家后对奶奶说:“那个爷爷好孤独,我们今天去帮他打扫卫生,还陪他说了好多话。奶奶,我以后也要帮您做家务。”小文奶奶第二天就找到石潇潇,夸她把孩子们教得真好。
石潇潇经常联系派出所、学校等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开展安全教育、手工创作等活动。2022年至今,“童伴之家”开展活动300余场,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她的真心付出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在手工创作活动上,一位家长问石潇潇:“每次活动20多个孩子吵吵闹闹,你不累吗?”石潇潇说:“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成长,我再辛苦也值得!”(记者 吴海峰 通讯员 陈静 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