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一袋米,一袋面,一壶油。
25日中午,三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提着物资行走在大冶市还地桥镇马石村小路上。为首的是“中国好人”张友才,76岁的他带领着同为爱心中转站的志愿者余彩云和严春阳,一同去看望脱贫户黄治民。
张友才曾是大冶市还地桥镇粮食公司(原粮管所)一名干部。“2008年退休后,突然闲下来了,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张友才回忆,当时除了看报纸、电视,没有什么事可干,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很枯燥,于是开始走村串户,与村民们交心谈心。
2013年,大冶市在各村镇建立党员群众服务联络点,张友才被党员和群众代表推选为为马石村联络员。联络点一时没有办公场地,他将目光投向村里的老粮店。
后来,张友才将联络点发展成爱心中转站。“党教育培养了我几十年,我一定要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为贫困户做好服务。”张友才说。
上个世纪建成的老粮站早已破败不堪,张友才决定拿出30万余元存款将老粮站重新装修,老伴说:“你做善事,我全力支持你。”
同年7月,“爱心中转站”的牌匾挂在老粮店的门楼上。一个月后,爱心食堂、娱乐室、图书室、电视厅、谈心室、休息室等逐步建成。
在张友才的感召下,爱心中转站的志愿者队伍逐步壮大,如今有了24人。队伍除了每天轮班安排4人负责中转站的正常运行外,其他志愿者分成宣传宣讲、矛盾调解、关爱帮扶、文艺表演4支小分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马石村及周边7个村组的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张友才的脚步更是遍及马石村及周边7个村组的角落,他细心地记录下每一位需要特别关照的老人及困境家庭情况。“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登记了24户脱贫户,并安排24名志愿者实施一对一的精准帮扶计划。”张友才说。
2017年底,马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爱心中转站落成。张友才化身宣讲使者,无论是政策理论、好人好事,还是家风家训、传统美德,他都娓娓道来,深入人心。他的自行车成了移动的宣讲台,人到哪里,宣讲就到哪里,哪怕只有三五人聆听,他也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张友才经常这样教导家人。每逢周日,他的大儿子也会来爱心中转站帮忙干活。大儿子向他许诺,“爸爸,我们要把爱心中转站长期办下去,等我退休后,我来接你的班。”(记者 彭金 见习记者 邱美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