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就是好,老老少少起得早;穿新衣,戴新帽,烤年火,放鞭炮;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的磕头,老辈的给钱;拜新年,兴致高,一拜阿公福寿高,二拜阿婆永不老,三拜阿爸阿奶身体好;全家人儿都拜了,欢欢喜喜吃年糕。”
每年回乡过年,走过儿时的旧街小巷,眼前总会浮现出童年时代过年的欢乐情景,耳边仿佛响起童谣琅琅的回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童谣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度过了春节,度过了充实而愉快的童年。
进入腊月,家乡湛蓝的天空总是缭绕着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浓厚而古朴的喜庆气息,堆积在男女老幼脸上的笑容始终让人感到温暖和和谐。一片洼地,一坎山梁,一棵树木,一株枯草都能绽放出腊月幽香的气息。走进腊月,似乎都听到了新年的脚步声。这时的过年童谣此起彼伏,孩子们开始比赛唱童谣,其中少不了我的声影。
我和伙伴们常在宝石河边的草地里玩分伙打仗和赛过年童谣。分伙打仗名为打仗,却是地地道道的文戏,童谣贯穿游戏的始终。一开始,伙伴们围成大圈圈,嘴里念:“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大家乐陶陶,大家一起分伙打仗迎接新年到。”然后划拳分伙,一边划,一边念:“先出拳,后出叉,三娘娘,管金钗,阿珠婆,种黄瓜,六六顺,小娃娃。”平均分成两队后,大家手拉着手,轮流派出队员来打仗。打仗就是队员用手分开另一队成员拉着的手,分开了就可以带一个人回队,分不开自己就得留下,因此力气大点的一队最后总会取胜。打仗过程很热闹,女孩子上来打,大家不停地笑着念:“牵紧索,锁铜锁,打开大门放家伙。皮鞋看,草鞋穿,接个大姊来过年啰。”女孩子力气小,一般都留下来“过年”了。男孩子上来打,大家又笑着念:“黑老鸹,脖子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擀白饼,卷红糖,只叫媳妇来先尝。”最后输的一方,男孩子就罚翻跟斗,打燕子翻身,女孩子就罚念童谣,跳手帕舞。女孩子于是红着脸一边跳,一边念:“米碗子,放白糖,核桃枣儿大把尝,浑身上下穿洋洋,瓜子花生兜内藏,谁磕头谁就受表扬。”分伙打仗一结束,立刻赛童谣。这个念:“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了。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溜溜,贴个老爷贴烟头,贴个没牙老满窗走。”那个接:“新年到,放鞭炮,鞭炮蹦蹦跳,新年真热闹。新年到,哈哈笑,新年长一岁,祝我个子快长高。”这个唱:“新年到,真热闹,大红灯笼墙头挂,倒贴的福字门上挂,爆竹声声震大地,绚丽的烟花冲云霄,细伢穿着新衣蹦蹦跳,大人看着乐呵呵。”这个喊:“过年好,过年棒,人人见了微微笑。祝你新年身体好,一声祝福暖心房,大家齐声过年好!”那个唱:“拉大锯,扯大锯,阿婆门前唱大戏。瓜女子,请女婿,孙子也要跟着去。跳呀跳,闹呀闹,新年要来到。女伢要戴花,男伢要放炮。小妹妹,吓一跳,快快逃,快快跑,炮伤人,不得了。男伢上房又爬高,女伢可爱又手巧。阿公过年戴毡帽,阿婆过年穿花袄。过年平安走顺道,老老少少乐逍遥。”这个做着骑马动作念:“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手里提枪又拿刀,驱邪扶正又降妖,门神门前把家保,大鬼小鬼都逃跑。”那个做着张贴手势接:“木窗子,框架摆,贴个公鸡闹白菜,年货多得用车载,阿公出钱婆婆买,贴个蝙蝠落窗台,欢欢喜喜新年来,贴个荷花盖金鱼,家家年年庆有余,八仙过海四季景,葡萄百子七星明,喜鹊闹梅鹿鹤顺,春夏秋冬交好运,桃红寿龟喜临门,梅兰竹菊护花神,佛手莲花贵堂金,四季如意牡丹根。”路过的叔叔婶婶也被孩子们的童谣吸引了,停下脚步来欣赏,微笑着连连点头。几只狗儿闻声跑来赶热闹,调皮地在孩子们之间来回穿梭撒欢儿,惹得几个女孩子尖叫呵斥,男孩子哈哈大笑。
我的童谣绝大多数是邻居龙凤婆婆教的。龙凤婆婆时不时来我家唠嗑,腊月打豆腐忙活时节,她过来帮忙添柴生火,一边给我们讲神话故事,并教我念:“伢儿伢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画画;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而邻居香婆婆教我念的是另一个版本:“二十三,灶王老爷上了天;二十四,刷下对子写大字;二十五,家家户户糊窗户;二十六,上街去割过年肉;二十七,全家老小都洗脚;二十八,糕儿馍馍两笸箩;二十九,提上壶壶灌烧酒;年三十,供上祖宗摆上肉。”两个版本大同小异,现在想来,这两首童谣简直就是家乡人的过年指南。
大年初一,孩子们结伴去给家家户户的长辈拜年,一路上念着拜年童谣,这是村庄一道独特的过年风景。我们从禾场出发,一身新衣服,喜气洋洋,每到一家,我们给长辈行礼拜年,然后齐声念:“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长辈连连分发银分币和糖果说:“恭喜,恭喜,发钱,发钱。”(汪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