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纪律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爱护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4-05-09 09:02]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管党治党之“戒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纪律至上。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一个重要法宝是靠纪律管党。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历史和现实证明,百年大党之所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与我们党一贯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纪律建设不无关系。

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释放出以铁的纪律管党治党的强烈信号,划出了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负面清单”,就是要用纪律铁尺约束规范党员干部言行,让党员干部不犯错误、少犯错误,实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怕纪律。没犯错误时,怕纪律约束。犯了错误后,怕纪律惩处。自觉不自觉的,看到“纪律”,就后退;面对“纪律”,就抵触。把纪律视为一种对立面,抱着防范的心态和纪律打交道。

众所周知,纪律也是刚性的,是带电的,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按规矩办事。事实上,由于利益面前,诱惑难挡,有的人就会铤而走险、破坏纪律。当纪律和个体“自由”冲突时,很多人会不自觉地选择违背纪律。因此,纪律必须带电,让违背纪律者受到触动、不敢再犯;让破坏纪律者接受惩罚、付出代价。

其实,纪律是保护人的,是有温度的。就如同啄木鸟,每天在森林里飞来飞去、往返巡查,发现害虫、消灭隐患,守护每一棵树的健康成长。同理,日常的纪律教育和执纪监督,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唠唠叨叨婆婆嘴,就是我们身边飞来飞去的啄木鸟,目的是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纪律的初心和使命。没有问题,是纪律最愿意看到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才是纪律想要的。说到底,纪律的高压线也是为了保护。惩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是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错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违法先从破纪开始。党员干部出现违纪违法的“大问题”,往往始于破坏“小规矩”。要通过抓纪律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的错误,这也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狠抓纪律,抓早抓小抓初萌,就是要在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问题时猛击一掌、大喝一声,使他们惊醒、进而悬崖勒马,避免小错演变成大错,以致积重难返,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党的纪律就像“绳”、似“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把纪律挺在前面,真正使纪律成为不能触碰的“带电的高压线”,这不是不近人情,而恰恰是保护,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厚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觉遵守纪律,是对纪律最大的善待,也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常念纪律的“紧箍咒”,就是攥紧了平安的“护身符”。加强纪律建设,就是要从方方面面加大监督执纪力度,譬如不按要求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个人去向;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见诸行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早打“预防针”、把功夫用在平时,执纪必严、违纪必究,使党员干部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底线不逾越,方能收到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健康成长。

严管就是厚爱,纪律约束与组织关心不是对立的,是前提与结果的关系,相辅相成。发现了违反纪律的苗头和倾向,组织上不去及时指出来,等小问题酿成了大问题,最后等来的是纪律处分,甚至是法律制裁。小问题护着掖着,表面上看是爱护,最终必将害人不浅。

“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与小,终累大德。”严格问责、关口前移,就是为了防止量变引发质变,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一种保护。“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翻阅那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无一不是从小小的破纪违规开始的。党员干部要用好纪律这个“预防针”,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才能做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纪律检查机关作为党的专门执纪机关,把纪律挺在前面,是为了防止广大党员干部犯错误特别是违法犯罪,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党员、对组织、对人民的爱。实践表明,党员干部一旦违法犯罪,就会失去了自由,一切荣华富贵都将烟消云散。把纪律挺在前面,就是防止党员从拥有自由到失去自由、从同志变为违法犯罪分子,这恰恰体现了对党员最大的爱。

总之,纪律规矩是约束,也是保护;底线是警戒线,也是安全线。遵守法律法规,纪律就能起到“护身符”“保护网”的作用;越出了道德底线、违反了规章制度,纪律就是带电的“高压线”,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责任的追究、法律的制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严格自律,稳得住神,管得住脚,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时刻记住法律与纪律的“红线”,以平常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敬畏之心对“权”,切实做一个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