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警方发布节前反诈防骗指南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3-01-06 08:27]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还有半个月就要过年,不少市民沉浸在喜悦之中。然而,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他们利用部分市民着急回家、购买年货、发放或领取工资等契机,精心设计骗局,实施电信诈骗。

1月5日,黄石市公安局发布春节前反诈防骗指南,公布春节前高发的多类电信诈骗案件,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不要让自己辛苦一年的血汗钱被不法分子骗走。

刷单是最常见的骗局

目前正值大学寒假,加之一些在外务工的市民也返乡过节,使得这类人群时间比较充裕,平时会在家休闲。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他们,抛出在家就能赚钱的“大饼”。

1月2日上午,下陆区居民鲁女士被好友拉入一个微信群,群内公告称,只要做任务就能赚佣金。鲁女士发现,这些任务是短视频点赞、关注微信公众号,用手指点点就可以完成。

于是,鲁女士尝试着做了几个任务。果然,微信群群主给她转了10元钱。随后,群主询问鲁女士是否愿意赚更多的钱。尝到甜头的鲁女士一口答应了下来。根据对方的指示,鲁女士下载了一款APP,在里面给系统推荐的抖音网红打榜送礼物。任务显示,鲁女士每投入一笔,系统自动返还本金以及20%的佣金。

鲁女士向指定银行卡转账了2387元,并通过APP给指定网红打榜送礼物。提交任务截图后,鲁女士APP的账户中立马进账了2864元。眼见资金立马到账,她毫不犹豫向指定银行卡转入了24610元和52800元。但52800元转入后,APP客服提示打榜失败,需要重新打榜才能完成任务获取佣金。

可这时,鲁女士手头已经没有现钱,对方便让她到某借贷平台,称可以免息贷款。她为了将前两笔的打榜资金赚回来,只能到该借贷平台上贷款。可当鲁女士联系借贷平台客服才发现,其平台根本没有免息通道。她感觉自己被骗,立即报警求助。

下陆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程鑫接警后,立即对鲁女士涉案的银行卡进行了紧急止付,并告知她刷单诈骗的套路。

此案尚在调查中。

民警表示,刷单是最常见的一类骗局,这类骗局往往盯上了想要赚钱的市民。不法分子会先给一些“甜头”,让市民相信刷单、点赞等可以赚钱,随后让市民大额投入资金,从而骗取市民钱款。因此,市民一定不要相信任何有关刷单、点赞、关注公众号等可以赚钱的广告,这些都是骗局。

培训要选正规机构

不仅是刷单诈骗,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表示,还有些市民在家想直播带货赚钱,但又担心没流量而亏钱。于是,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项业务,以开办网络直播培训班的名义,骗取市民钱财。

去年12月27日,市民廖先生在手机上看到一则“直播带货”的培训广告,对方声称能教他如何做直播、涨粉、带货和刷流量。看到广告后,廖先生感觉热血澎湃,仿佛学了这个课程就可以掌握流量密码,可以直播带货赚钱。

廖先生加了对方微信,并缴纳了638元报名费。随后,一名“规划师”对廖先生表示,培训前需要他签署电子协议,再缴纳2400元课程费用才可以开始教学。

廖先生没有怀疑,在对方提供的协议网址上签署电子协议,并缴纳2400元。随后,“规划师”发来一张课程表,可当廖先生向其咨询具体课程细节时,却发现自己被拉黑了。

此时,廖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连忙向下陆公安分局报警。民警接警后,第一时间帮廖先生的涉案银行卡进行了紧急止付。

此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民警表示,不论是网络培训班还是线下培训班,市民在参加前一定要确认培训机构的相关资质,选择正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不要轻信没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更不要随意将钱转给他人,以免上当受骗。

财务人员付款要谨慎

年底到了,不少单位开始结算工资、支付各类款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提醒,作为公司财务人员,要特别注意冒充领导或老总进行诈骗的行为。

去年11月份,黄石刑警就帮一家科技公司追回了被骗的部分现金。

这家公司的财务人员接到了一个浙江打来的电话。对方声称与该公司高管有合作,要打一笔合同保证金过来。

该财务人员没有怀疑,添加对方为QQ好友,后被对方拉入一个QQ群。该财务人员发现,群内还有自己公司的“高管”以及对方公司的财务人员。该财务人员将自己公司账号发过去后,对方发来一张转账截图,称已经将钱打了过来。

可过了一会儿,对方又称合同需要修改,希望将保证金退回。虽然该财务人员发现钱款没有到账,但群内自己公司的“高管”却表示大额跨行转账有延迟,让财务人员先行支付保证金。

于是,该财务人员将钱打了过去。事后,该财务人员与公司高管联系发现,那名QQ群里的“高管”是假冒的,急得连忙报警。

民警通过调查,最终抓获一名涉案嫌疑人,追回6万元现金。

民警提醒广大财务人员,年底公司资金流动较频繁,在转账汇款前,最好与自己的领导进行面对面沟通确认,履行支付手续。如果需要临时支付的,财务人员应通过打电话或视频电话的形式进行确认,谨防不法分子冒充领导诈骗钱款。

兑换积分先核实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表示,还有一类骗局在春节前出现得比较多,一些中老年人容易上当,那就是积分兑换陷阱。

去年12月29日,市民张先生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其手机话费积分已经达到了19000多分,如果不进行兑换将会过期,短信后面还附带了一个“兑换网址”。本来50多岁的张先生已经相信了,但不太会操作,于是待儿子回家后,将此事讲给儿子听,希望儿子帮忙兑换。

“我本来也相信了,但在点击链接之前想到民警曾宣传过此类骗局,便留了个心眼。”张先生的儿子说,他没有贸然点击短信上的链接,而是先拨打了手机运营商的客服电话,通过查询发现其父亲的手机积分只有3000多分,并没有短信上显示的19000多分。

张先生的儿子判断这条短信是诈骗短信,便没有理会,将短信删除后,告知父亲,提醒其留神被骗。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张先生儿子的行为是非常正确的,春节将至,有些不法分子会设置伪基站,模拟手机运营商发来假冒的积分兑换短信。如果市民点击了对方设置的虚假链接,就有可能被诱导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从而导致自己的信息泄露、钱财受损。

民警提醒,市民接到此类短信,想要兑换积分等,一定要自己进行核实,而核实的方式一定是自己拨打兑换业务企业的官方客服电话,或前往现场,切勿相信短信上的内容,以免上当受骗。

“除了上述电信诈骗行为外,春节前,还有些购买车票、机票,和网购商品的行为,也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民警说,面对这类骗局,市民只要做到一点即可识破骗局,那就是通过正规渠道购票和网购,在遇到客服退票、退款等情况时,主动向购买单位、商家进行核实,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受骗,财物不受损。(记者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