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因矿建厂、因厂建市,采矿经济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赤字。近年来,黄石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统筹推进理念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和社会转型,走出了一条“五位一体”、富有黄石特色的转型之路。
近年来,黄石转型发展在动能转换、改革开放、协调发展等方面表现亮眼,成为全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实现高质量转型的生动样本。《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黄石与江苏徐州、山东淄博、安徽马鞍山、广东韶关共同跻身全面领先型城市行列,位列第4名。
发展质量在动能转换中实现新提升
在大冶特钢460钢管厂生产车间,一根根无缝钢管经轧制、切割、冷却后下线。自动化生产线自动跟踪每根钢管的尺寸、能耗、机架电流,让每根钢管都有一个“身份证”。通过对数据收集分析,有效管控钢管质量、成本。
这是大冶特钢通过技改,着力打造的标杆性“灯塔工厂”。曾经在一线“挥汗如雨”的炼钢工人,变为坐在中控室操控电脑,进行“指尖炼钢”的新工人。
近年来,黄石实施“百企技改”工程,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00余个,总投资超过900亿元,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眼下,一批以大冶特钢、大冶有色、华新水泥为代表的黄石老牌制造企业凭借科技赋能,以技改升级推动“二次创业”,极大拉动了黄石工业增长。
从制造到创造,黄石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增强转型发展动能。2012年—2022年,黄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156.22亿元增至46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1.50%,占GDP比重增至22.73%。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58家增至58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较2012年增长46.30%。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突破300亿元、500亿元。近日发布的《新华·黄石转型发展指数报告(2022)》指出,从2012年以来,黄石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两手抓,发展质量在动能转换中实现新提升。
“新华·黄石转型发展指数”显示,2022年黄石市动能转换分指数达168.85点,2012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5.38%。
发展空间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新拓展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作为打造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之一,综合保税区对于稳外贸稳外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位于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临近黄石新港港口和鄂州花湖机场,开放平台条件完备,外贸产业基础雄厚,公、铁、水、空无缝对接“四港联动”,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2023年2月10日,由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委组成联合验收组,采取视频连线方式,对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进行正式验收。经评审,联合验收组一致同意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通过正式验收,为我市对外开放再添新动能,推动我市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
黄石不但有3000多年冶炼史,而且还有1700多年开埠史和100多年工业发展史。从开矿到开放,黄石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优质要素资源集聚。2012—2021年,黄石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增速呈深“V”反转,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到2022年,黄石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达97570户,同比增长116.18%,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外向型经济增势迅猛,2022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亿元,已连续12年被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新华·黄石转型发展指数”显示,2022年黄石市改革开放分指数达205.60点,同比增长46.31%,2012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7.47%。
发展成色在协调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是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机构,2016年起连续发布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成果。
2022年7月,在“2022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等系列研究成果,大冶市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7位。与2021年相比,上升了12位。
2022年12月,好消息再次传来。该研究中心发布“2022赛迪中部百强县”榜单,阳新县榜上有名,位列第91位。这也是阳新连续四年实现进位。
十年磨一剑,同心赢未来。从合作到融合,黄石全方位实现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自2012年至今,黄石市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城乡有序融合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同时,黄石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以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建设为抓手,推动城市设施完善、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提升,让市民的美好生活更有成色。《新华·黄石转型发展指数报告(2022)》指出,从2012年以来,黄石城乡一体化加速,城市功能在补短强弱中实现新突破。
“新华·黄石转型发展指数”显示,2022年黄石市协调发展分指数达212.64点,同比增长14.64%,2012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7.84%。(记者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