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精神转化 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6-19 08:59]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如三座灯塔,照亮了荆楚大地的奋斗征程。黄石面对新阶段新使命,如何深度挖掘并创造性地转化这三大精神的时代伟力,使其内化为城市品格、外化为澎湃动能,为奋进全省第一方阵提供不竭动力,是当前一项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深刻把握三大精神内核,筑牢黄石奋进的思想基石。大别山精神在红安七里坪的烽火中淬炼,铸就了“28年红旗不倒”的信仰丰碑;抗洪精神在1998年长江洪峰中凝聚,彰显了人定胜天的集体伟力;抗疫精神在疫情考验中升华,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三大精神虽源于不同历史场景,却贯穿共同基因:党的领导是灵魂,在每一次危机中凝聚核心力量;人民至上是根基,将群众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团结奋斗是底色,汇聚无坚不摧的磅礴合力。伟大精神穿越时空,其力磅礴,其志永恒。黄石这座曾以炉火映红天际的青铜古都,在新时代的熔炉中,唯有将大别山精神的信仰之火、抗洪精神的实干之力、抗疫精神的为民情怀,熔铸为城市前行的精神合金,方能锻造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精准聚焦转化关键环节,打通精神伟力释放的实践通道。一是理论武装向信念定力深化。避免“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关键在于推动理论学习从“入眼入耳”向“入脑入心”升华。需紧密结合黄石工业发展史、转型奋斗史、红色革命史,挖掘本土生动教材,讲好黄石人践行三大精神的真实故事。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百姓名嘴身边讲、先进典型示范讲等多元形式,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干部群众可感可知的身边道理。尤其要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化转型、加速崛起”的攻坚一线,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不断砥砺初心使命,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强大定力。

精神特质向发展动能转化。三大精神的核心要素必须精准对接黄石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聚焦于破解当前制约黄石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产业生态上取得更大突破。全力支持黄石科技城、光谷东科创岛等创新平台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激发企业技改和研发投入热情。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和光谷科创大走廊,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上实现更高水平协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擦亮“黄石制造”品牌;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富有黄石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激烈的区域竞合中构筑新优势。

为民情怀向幸福质感落地。践行三大精神的最终落脚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深刻体悟伟大建党精神中“不负人民”的根本立场,将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的承诺落到实处,将新时代奋斗的价值体现在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就业增收、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人居环境等关键领域持续用力。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磁湖更清、黄荆山更绿、长江岸线更美,将黄石“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使精神力量最终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完善保障支撑体系,确保精神转化行稳致远。一是强化组织引领与协同联动。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将精神转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合力。二是突出实践检验与队伍建设。坚持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是否具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开拓意识和为民情怀,是否在推动转型发展、破解难题中实绩突出,作为评价干部践行三大精神成效的重要标尺。健全完善容错纠错和激励担当作为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鲜活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举措,推动精神转化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确保三大精神的伟力在黄石大地持续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