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新港园区氵韦源口镇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坚持下好基层治理“先手棋”,创新开展“棠梨结伴行”行动,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让治理重心“沉”下去,社情民意“浮”上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变“坐等反馈”为“主动服务”
“7月10日,走访5户,发现独居老人王奶奶家中风扇故障,已联系物业维修;302室张女士建议增设电动车充电桩,已纳入改造计划……”翻开棠梨湖北区11栋楼栋长陈昊楠的民情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居民生活中的“小事”。
“作风转变不是喊口号,而是敲开群众的门、解开他们的心结。”陈昊楠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该镇围绕“敲门入户践初心,同心共筑棠梨情”活动主题,持续开展“棠梨结伴行”行动。他与11名90后年轻干部跟着社区、小区党员干部一起担任楼栋长,每周带着民情日记本走访,将办公室搬到了居民家门口。
“刚开始入户走访时,总有居民隔着猫眼问‘你是谁’,现在和大家都很熟悉了,常拉我们进屋喝水话家常。”陈昊楠介绍,今年以来,氵韦源口镇建立24个“楼栋居民交流群”,吸纳居民500余户,楼栋长们不仅实现了政策宣传“零时差”,更在解决电梯维修、路灯更换等民生小事中,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变“政策宣讲”为“民心共鸣”
“按面积算保洁费,钱咱们自己管,保洁员自己选,您看这样行吗?”棠梨湖小区的楼栋长们带着宣传折页,敲开了一扇扇门。由群众自主选聘保洁员的创新机制,成为“棠梨结伴行”行动推动基层自治的生动实践。
起初,“交钱聘保洁”的提议让不少居民犯嘀咕,钱花在哪儿?能靠谱吗?面对一连串问题,楼栋长们对症施策,挨家挨户给老人算清楚这笔“每月30来块”的实在账,还为租户准备“政策小卡片”,让政策从“陌生”变“熟悉”。
“听了楼栋长的解释,感觉选邻居管卫生,比外包靠谱多了!”目前,超七成的居民都对这一创新实践表示期待,还有8位居民填写了保洁员报名表。“民心通了,政策才能落地生根,大伙儿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就是最好的开始。”棠梨湖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柯静娇说,下一步会通过楼栋居民代表会议选出保洁员,让“自己的小区自己管”的理念进一步落地生根。
变“纸上规章”为“脚下实事”
“李大爷,夏天使用电器要注意通风……”针对高温天气特点,“棠梨结伴行”行动将安全排查与健康守护有机结合,为独居老人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同步开展“暑期爱心托管班”活动,通过情景模拟等形式,让辖区的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自救技能。
安全排查与民生服务一体落地,让政策不再纸上谈兵。“结伴同行,日子才有奔头。”氵韦源口镇党委副书记胡威介绍,目前已累计记录群众诉求47条,其中涉及“遮光树”修剪、健身锻炼设施安装、井盖路灯换新等民生项目现在已全部落实到位。
从“门难进”到“门常敲”,从“独角戏”到“大合唱”,氵韦源口镇的“棠梨结伴行”行动不仅敲开了群众家门,更叩开了民心。下一步,氵韦源口镇将继续坚持开门教育,把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办实、办细,把学习教育成果真正送到人民群众心坎上。(记者 鲁冰儿 通讯员 明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