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雨水充足,温度适宜,阳新县枫林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一株株胖胖的小蘑菇,蹭蹭地往上长。
“真是想不到产量这么高,1亩能有六千斤以上的产量,按照6元一斤的价格,除去一万元左右的成本,每亩净收入两万多元。”尝到了高产高收的甜头后,合作社负责人柯贤圣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这些挺着“大肚子”等着工人采摘的是大球盖菇,颜值极高,也叫赤松茸、酒红球盖菇、益肾菇,是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著名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是健康养生之佳品。大球盖菇外观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食味清香,口感清脆,种植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具有“素中之荤”的美誉,主要在一线城市销售,很受市场欢迎。
柯贤圣去年10月份开始种植大球盖菇,今年春节后,他所种植的15亩大球盖菇就开始采摘,温度合适的时候,十几名工人每天可以采摘两次。
有意思的是,这片大球盖菇的种植土壤有些不同寻常,是利用秸秆、稻壳等农业废弃物做成的培养料。
“冬闲时节,把稻草、玉米、麦子的秸秆利用起来,点上菌种即可。”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学杰说,利用大球盖菇菌丝来分解秸秆后,剩余的菌渣还可以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种植蔬菜,实现“大球盖菇+水稻(蔬菜)”的轮作模式。这不仅解决了大量农作物秸秆因废弃、燃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生态问题,又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而且,与常规栽种相比,轮作模式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投资小、见效快,这大球盖菇真是好东西。”本次采摘期结束后,柯贤圣将在地里种上甜玉米,下半年9月份再继续种植大球盖菇。
为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合理规划各村的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就大球盖菇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外出参观、考察。
“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选对、培养好一个产业,才能有效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黄学杰表示,将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合作社进行种植,发展好大球盖菇产业,提高农民收益,为群众增收致富途径提供新选项,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记者 熊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