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1-08-10 09:27]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阳新排市油菜花 张成 摄

风景如画的大冶沼山村 张成 摄

市民在金牛猕猴桃基地采摘 张成 摄

大箕铺鲜花基地 张成 摄

龙港镇梧塘村种养殖农场 熊峤 摄

蘑菇种植 吴建新 摄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2014年,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4.17万户13.24万人,贫困村153个。

2018年,阳新县成功脱贫摘帽,全市贫困村全部出列。

2020年底,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昂首阔步走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刚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东楚儿女,乘胜而追,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重整行装再出发!

产业为先激发澎湃动能

在临近仙岛湖景区的阳新县王英镇泉丰村,村民向恢文在村“两委”的帮助下,贷款8万元办起了农家乐,还报名参加了厨艺技能培训。如今,向恢文不仅烧得一手好菜,农家乐也办得越来越好,“旺季的时候一天大概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

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个曾经的“重点贫困村”,掀起了旅游产业热,全村从事农家乐123户,就业人员300多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王英镇仙岛湖和天空之城景区共吸引9万余名省内外游客前来游玩,人气爆棚。目前,王英镇正着力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繁荣村庄、富裕群众的新兴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文件,以乡村休闲旅游为抓手,引入专业化公司全面接手景区管理,对景点进行提档升级,做好山水文章,打造秀美乡村。

产业兴旺是可持续脱贫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市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群众意愿,着力培育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专业村,让脱贫攻坚的成色更足,为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动能。

4月7日上午,从大冶市大箕铺镇政府会议室传出阵阵掌声,一场主题为“脱贫不忘感党恩、携手奋进新时代”演讲比赛正在火热举行。16位代表声情并茂地讲述扶贫干部、乡村干部、扶贫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及贫困户的脱贫经历,生动展现脱贫攻坚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镇里农耕传统浓厚,种植基础好,公司现在也由单纯的食品基地向农业园区转型。”近年来,大箕铺镇积极推进农业与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多种业态深度融合,该镇春润农业生态园总经理曹磊表示,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态园发展成集科技农业、乡村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园区,仅在2019年就解决了当地约30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像大箕铺镇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摆脱了贫困。“十三五”时期,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市依靠柑橘、稻虾共作、茶叶、中药材等十大产业联盟,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形成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在市场牵动、政府推动、联盟拉动、果农主动的模式下,我市柑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爱媛28号品种得到大力推广。”市柑橘产业联盟盟主王旭介绍,我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爱媛28号柑橘种植,打造“黄石福柑”区域公共品牌,全市现有174家农业合作社开展福柑种植,总面积约9000亩。

扶贫产业强起来,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统计数据显示,大冶市、阳新县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542.8元增加到2020年的11860.4元。

政策帮扶保障平稳过渡

3年前,47岁的阳新县木港镇仓下村村民何兆程全家从两间破烂不堪的土坯房搬进了新建的安置房,这让何兆程兴奋不已,“政府修建的安置房有100平方米,这样的好日子真是甜如蜜。”

距离仓下村五十多公里外的项家山村,安置点两栋三层楼房里,住着村里迁移过来的20户人家58口人,安置点配有保洁员和保安员,群众住得舒心、安心。“我享受了低保、基地分红、高龄津贴等待遇,还住上了安置房,去哪都方便。”村民项祥意说。

脱贫攻坚期间,我市共完成6182户危房改造和3674户10632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帮助老百姓“挪穷窝”。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因户施策,着力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不断拓展脱贫成果。

“听到老师熟悉的声音,好多学习上的难题迎刃而解了,心里也不那么慌了。”去年疫情期间,家住大冶市刘仁八镇的初三学生邹红花因为家庭困难,无法购买上网课设备,当地政府得知情况,立即行动起来,为她家送来了电脑,并装上了宽带,解了燃眉之急。

这并不是个例,自2016年以来,我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推动多轮突出问题整改,实现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学生无失学辍学,各级政府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7.4万人次,完成660所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全面提升。

我市助力推动健康扶贫,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制”结算覆盖率达到100%,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大病和特殊慢性病县域内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高于90%以上,年度个人合规内负担未超过5000元。

针对农村居民健康管理意识薄弱的现状,阳新在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的框架下,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计划,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性病患者分类管理,对贫困人口建立慢性病用药处方审定、巡诊等服务,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进程。阳新出台《农村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慢性病医疗保障进行“提标扩面”,即新增当地发病率较高的血吸虫病、重型老慢支等16个病种,将51种慢性疾病纳入门诊医疗保障范围。

乡风文明绘就幸福画卷

我市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的基础保障和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定向发力,进一步擦亮脱贫攻坚成色,也让实现乡村振兴后劲更足。

我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黄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三年攻坚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我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深入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以“厕所革命”为例,近3年来,全市新改建农村户厕106698户、农村公厕1545座,农户普遍反映“厕所一改、环境变美、空气变好、蚊虫变少”。

自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坚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推进思想教育常态化、典型培树示范化、文明建设多样化、文化扶贫精准化,尽可能地发动农民、依靠农民,让村民成为人居环境维护的重要力量。

在大冶市沼山村,村里从2008年开始,在保持村容旧貌的基础上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对全村进行提升改造,共新建和改造房屋620栋,新建旅游公厕18座,安装路灯384多盏。村里又结合村民普遍有养花、种树的优势特点,开展绿化村庄行动,让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变成了现实。

绿水青山,不仅让村民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得到极大提升和改变,也让土特产更加畅销。“以前狗血桃一元一斤,还要挑出去卖,如今游客自己跑来采摘,价格卖到了八元一斤。”村民张继军说。

如今,漫步在黄石各乡镇,干净整洁的房屋错落有致,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一个个村落实现了华丽蜕变,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村民脸上,大家撸起袖子,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蓝图稳步迈进。(记者 朱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