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经济园区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1-10-21 15:11]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的总要求、总目标和实施路径。这充分说明,高质量发展,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和根本要求。

  开发区·铁山区作为我市园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应切实担负起历史重任,充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统筹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布局,引领科技创新,全力打造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以最快的步伐迈进“全国百强园区”行列。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区域性科创示范基地。首先,充分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引领,市场驱动,价值培优,成果转化等方式,不断优化存量。与此同时,鼓励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装备水平;实施技改扩能、嫁接先进产业;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并进行奖励激励;大力培育核心优势产业,打造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支撑点。其次,充分整合高校资源,以教育城为载体,鼓励湖师文理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与园区内企业的合作联动,建立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研、教融合发展,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再次,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融入武汉光谷半小时经济圈,以即将建成的黄石科技创新中心为支点,营造吸引知识、技术、人才、资本和信息汇聚的良好环境,作为光谷腹地,吸纳一批科创企业、科研基地和科技人才,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关键节点。

  坚持产业跃升,构建全链条产业集群。积极利用现有产业链及配套项目的集群优势,开展精准招商,以企招企,充分发挥招商“软实力”。有针对性地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空间,形成园区、产业、企业间的产业互补、生产互补、供应互补的内在经济联系,培强优势特色产业。实现由引进一个项目,到建成一个企业,一条产业链;到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产业基地的嬗变。我市今年八月在深圳举办的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推介会上,开发区·铁山区继闻泰科技招商成功之后,又有一个投资达50亿元的项目志博信高阶汽车板及类载板项目签约。该项目的投资商,是台光电子的下游企业、又是闻泰科技的上游企业,因其认同园区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布局优势,加上与辖内企业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看中了开发区·铁山区作为全国第三大载板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而签约。该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延伸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极大地推动园区产业链向纵深发展。

  积极推进以“亩产论英雄”的改革。将招商引资的政策兑现力度,与项目建设的进度、投资强度紧密挂钩;将奖励激励政策与企业的产值税收牢牢联系,以“正向激励+反向推动”的方式,推动项目落地达效,加速企业新旧动能转换。

  坚持环境引领,营造优良投资氛围。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努力构建由行政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知商懂商,用真心热心赢得企业的安心舒心。深化“双千”行动,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发展,加快项目建设进程。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升硬件和软件水平,确保惠企政策能够及时落地到位。学习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有一个政策的总入口,所有政策进入AI智能匹配,精准为企业提供服务,确保“政策匹配不走弯,营商环境不走歪”。

  坚持产城融合,筑建宜业宜居新城。一是完善城市配套设施,补齐道路交通短板。打通目前以四棵大道为中心辐射的四条断头路,贯通奥体大道,东延西扩,构建四通八达的市政道路体系。二是充分利用未来教育城、卫生健康城的人流聚集优势,引进知名品牌商业综合体,打造文创集市等精致且具有特色的商业街区,建设城市商业新地标。三是挖掘现有旅游资源,深度发展微旅游经济,以铁山片区域为中心开展矿冶研学游;以大王镇为中心开展红色教育及乡村体验游;以园博园为中心打造主题公园游等。做精做细区内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将开发区建成为“宜业宜居宜旅游”的城市核心区。

  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整体发展战略。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引,要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走集约发展、创新发展之路。要紧紧抓住“十四五”的发展机遇期,积极谋划,合理布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展视野,将园区的发展战略,与国家的经济大区发展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上海都市圈、“一带一路”、经济自贸区等等。通过发展战略和项目、产业和产品的深度融合,拉动园区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增强小园区与大战略发展的粘合度,使园区经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逐步形成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命运共同体。(赵树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