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来这里以后,我们一直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在这里住了8个年头,没有一点生疏感。”11月19日,居民古丽巴哈尔·艾力语气真挚的说。在阳新县兴国镇李子园社区,“邻里一家亲”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党建引领下,实实在在的陪伴与关怀。
这个常住人口过万的老社区,老年人与儿童占比高,结构多元。如何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居民的幸福感?李子园社区党委以党建为笔,绘就了“红陵先锋·幸福邻李”的生动图景。
织密组织网络
筑牢治理根基
基层治理,组织先行。李子园社区党委将组织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先手棋”,创新实施“支部建在网格上”,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党组织架构。
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党员轮训等制度,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员教育模式,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无死角。
这一严密的组织体系,正如社区的“神经网络”,精准服务万余名常住人口,推动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良性治理格局。
“六帮”工作法
精准服务润民心
聚焦“一老一小一特”群体需求,社区党委创新实施“六帮”工作法,以精细化服务滋润百姓心田。
在“帮办”服务中,“红陵服务队”化身“移动服务站”,今年累计办理社保认证、医保缴纳等事项300余件;“帮学”课堂上,持续三年的国学经典诵读、“旧板凳课堂”用乡音乡情传递党的理论;“帮困”行动建立“一户一档”,精准对接助学、医疗等资源;“帮医”服务整合辖区资源,每周四的免费体检与养生课堂为居民健康护航;“帮和”调解融情于理于法,今年成功化解包括多年“僵尸车”纠纷在内的矛盾20余起;“帮乐”文化依托“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让新老街坊亲如一家。
“六帮”如同六把“金钥匙”,开启了社区居民的“幸福之门”。
党员先锋作表率
共建共享聚合力
“红陵先锋”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面行动的旗帜。
背街小巷改造期间,党员志愿者主动担当,以“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实际行动纾解居民疑虑,推动13条背街小巷顺利完成硬化、管网更新;依托“敲门行动”精准收集诉求,近年来推动1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通过民主协商,顺利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垃圾分类推广等民生实事;结合常态化巡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党员带动群众,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治理念在社区蔚然成风。
如今的李子园社区,平整街道取代了昔日坑洼,明亮楼道告别了以往昏暗,葱郁绿化点缀着日常生活。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民主协商实践,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这片曾经的老旧城区,如今已成为环境优美、服务完善、邻里和睦的幸福家园,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深刻内涵与实践力量。(记者 吴天韵 通讯员 钟镇洋 钟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