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选购花卉
自腊月二十四开始,磁湖湿地公园吆喝锣鼓声未歇,新春花卉市场迎来众多赏花客。作为我市春节文化惠民利民活动,这个集花卉展销、年俗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春市集,将持续开放至正月十五,成为展现黄石年俗文化、拉动节日消费的新地标。
姹紫嫣红闹新春
4日下午,记者步入花市主展区,公园大道两侧,几十个花卉展位有序排开。富贵籽、长寿花、小金桔、山茶等十余种年宵花竞相吐艳,红灯笼与花团相映成趣。
市场管理方负责人介绍,今年特别设立“花卉+文创”特色展区,将花卉的自然之美与文创产品的精巧设计相融合,文创产品涵盖了手工编织花卉、多彩羽毛摆件等,为新春佳节增添更多文化韵味与艺术气息。
“百合花束在天气晴朗时一天能卖出百余把。”在花卉市场2号摊位,花艺师廖女士正娴熟地包扎花束。
她身后花缸里,云南的玫瑰与本地培育的腊梅错落有致,“现在顾客讲究搭配艺术,我们没有推销过多的组合礼盒,任由顾客挑选搭配,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说话间,一位中年男子挑选了几束百合,他笑着说:“我每年过年都要买百合,放在客厅里,一进屋就能闻到香味,感觉整个家更有年味儿了。”
年轻创业者汪女士的花卉摊位前,数十盆含苞待放的水培植物引人驻足。
据了解,市民更愿意买还未开花的花苗,拿回家大概一星期就能开出花来。汪女士介绍:“一般90后顾客占比超六成,大家更享受培育过程的仪式感。我们卖出去的每盆花上还会为顾客写上新年祝福贺卡,插在花瓶中,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新春氛围。”
顾客陈女士笑着说:“我很享受慢慢养花的过程,看着花一点点长大、绽放,特别有成就感。”
文化年味两相宜
穿过熙攘的采购区,一旁的“花艺体验角”传来阵阵欢笑声。十余位市民正用银柳、冬青制作传统年宵花。“先把金叶铺底,再插银柳定骨架……”摊主边示范边讲解,“这些老手艺不能丢,要传给年轻人。”
“妈妈,这是什么花啊?长得好像花菜?”8岁朵朵拽着母亲询问。“这是报春花,向我们报告春天就要来了。”
摄影爱好者张先生支起三脚架:“从腊梅初绽到牡丹盛放,每天光影变化都值得记录。”他展示的延时摄影作品中,花海与人潮随晨昏更迭流动,宛如城市律动的脉搏。
天气对花卉市场的生意有着明显的影响。天晴时,市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下雨天,顾客明显减少,不少商户索性关门了。
不过,也有一些市民不受天气影响,一位大爷说:“前两天下雨我也来过,我就喜欢下雨天来逛花市,人少,能静下心来欣赏这些花,别有一番韵味。”
“美丽经济”别样红
正在挑花的徐女士说:“我平时上班没时间,过年放假出来转转,正好发现这里新开了花卉市场,就想着买一些花点缀点缀家里,也添添活力。”她算起了经济账:买盆18元的长寿花,换个10元的花盆,再配些装饰彩灯,家里顿时有了生气。这种“花卉+”消费模式已成新趋势,配套产品销售额也逐步增长。
“‘洛神’‘粉佳人’,这花的名字多美啊,听到这花名我都忍不住想买。”顾客徐女士喜形于色地说,“这些玫瑰5元一朵,百合10元一朵,比平时价格实惠。我有插花技术,拿回家插。”
一旁的儿子陪着母亲一同逛花市,已挑好了两大捧腊梅。当记者询问这腊梅可以养多久时,徐女士笑着回答:“可以插在花瓶里一直放着啊,它又不会枯萎。我儿子年年过年都带我买花,家里旧的都沾灰了,这不,来买些新的嘛,过年就应该布置漂亮漂亮的。”
高端花卉区,花商黄先生正为顾客调试蝴蝶兰造型架。“单株精品兰定价368元至500元不等。”他轻抚花瓣上的露水介绍,“我们的受众群体比较小,因为价格相对较高,我们不求销量,只为满足特定受众的需求,不过与去年相比,今年销量略高。”
“美丽经济”正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当姹紫嫣红的花海遇见传承千年的年俗,磁湖之畔这幅动人的新春画卷,不仅绽放着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更传递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记者 刘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