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青龙山公园游玩
初春时节,漫步于落成不久的青龙山公园,九曲栈道蜿蜒入云,红梅初绽,暗香浮动,三三两两的市民或登高远眺,或闲坐休憩。
这个总规划面积96公顷的城市山体公园,曾是团城山腹地一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荒寂山体,作为2024年黄石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在岁末年初正式向市民开放,成为解码下陆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荒山蝶变:这里成了高颜值打卡地
在团城山腹地,总投资8600万元的青龙山公园一期工程,以“青龙抬头”主入口为起点,沿山势铺展2.6公里的生态画卷。
近日,记者在青龙山公园看到,新建的观光平台可远眺磁湖潋滟,标准化游步道串联起“九曲寻梅”“红谷杏林”等十大景观节点,配套建设的驿站、停车场、游步道、观光平台及智慧公厕系统,让昔日的泥泞山路彻底改头换面。
“过去雨天登山总沾两脚黄泥,现在全硬化路面直通山顶,铺了石板,还修了观景台。我们这些老街坊天天来遛弯!”家住宏维·山水明城的王德明感慨道。
“以前羡慕大城市的公园,现在咱黄石也有了高颜值打卡地!”这位长期在武汉、上海等地务工的六旬老人,今年返乡时被青龙山公园的新貌震撼。
作为2024年黄石市重点民生工程,青龙山公园一期总投资8600万元,规划主次游步道7公里、10多个进出口及停车场、驿站等设施,于2024年12月28日开放。公园东接桂林北路,西抵磁湖路,北邻湖北理工学院,南靠杭州西路,将周边10余个小区、数万居民纳入“15分钟绿色生活圈”。
学子印象:邂逅新的“绿色记忆点”
寒假回到下陆的大一新生张子涵,就读于北方民族大学。在宁夏银川求学的她,感受到了家乡与求学地截然不同的气候。“那边很干燥,和我们黄石完全不一样。银川冬季萧瑟,这里却绿意盎然。”
张子涵举着手机穿梭在林间栈道,镜头里的黑嘴蓝鹊掠过梅枝,构成南北迥异的生态图景。她说,上大学之前,还没有见过新建的青龙山公园。这次回来,公园的美景让她眼前一亮。“这里绿植丰富,到处都是一片绿色。”张子涵表示,“公园的建设便利了居民的需求,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可能会成为心中新的‘绿色记忆点’。”
张子涵家住新西南国际花园小区,离青龙山公园不算远。“我感觉公园适老化设计特别贴心,扶手间距、台阶高度都比较适合。奶奶喜欢茶余饭后出门散步,以后我也能经常陪奶奶来这里。”
从杭州西路南入口进入公园时,她注意到了面积较大且干净的公厕,对这样的便利设施十分满意。“旁边就是理工学院,校园挨着公园,学生课余生活肯定会更加丰富,能来这儿放松、聚会,既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来此学习、锻炼,也带动了周边的人气。”
全龄友好:细节处见城市温度
沿杭州西路南入口上行,一条九折迂回的登山步道引人驻足,这便是公园十大景观之一的“九曲寻梅”。步道两侧栽种数百株红梅,初春时节暗香浮动,成为市民拍照的热门点位。
记者来到“红谷杏林”景点,看到许多市民在此享受休闲时光。陈先生一家三代人从铁山驱车前来“尝新”。10岁孙子蹦跳着数步道石板,爸爸忙着拍摄短视频发朋友圈,爷爷漫步走在最后。
“黄石公园越来越多,青龙山公园的层次感很特别!”陈先生指着远处主观景台说。这座位于制高点的地标建筑,可俯瞰下陆全景,与山下飞鸟营地形成呼应,成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缩影。
民生工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设期间,项目方根据周边居民需求,将出入口从原设计的3个增至10余个,并在宏维·山水明城小区、百事威小区等地增设便民通道。“以前去公园得绕远路,现在我们小区就有通道可直接进入公园,下楼5分钟就能进山!”扬子馥园居民李女士点赞道。
公园内还配备6座驿站、4处公厕、3000平方米露营草坪及无障碍设施,让“全龄友好”理念落地生根。
杭州西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园建设不是终点,而是社区治理的新起点,未来将让居民在休闲中参与共建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