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国企高质量转型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4-03-07 10:12]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思考,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发出的“催征战鼓、冲锋号令”。要求国企企业家们要心怀“国之大者”、放眼发展全局、大力推动变革、引领产业发展;要求国有企业要创造新科技、培育新动能、催生新业态、发展新产业、开拓新领域、抢跑新赛道、壮大新优势、构建新模式、决胜“主战场”;要求国有企业要积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生产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及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跃升等。这是摆在国企面前的一道发展课题、改革课题,我们要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的雄心、决心和信心。

激发新质生产力,国企要聚焦创造新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当“领头雁”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是其核心要素,高科技、新技术是其显著特征。激发新质生产力,国企首先就要聚焦创造高新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从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员树立科技创新意识,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国企要拔高科技和创新的地位,旗帜鲜明地倡导、宣传、鼓励职工尊重科技、研究科技、掌握科技、创新科技,切实改变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文化不浓的企业环境,强化科技知识、装备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技能的提升培训,真正使科技创新意识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核。

突出并落实科技支撑、创新主导的地位和作用。要注重使用最新科技设备和生产工具,采用最新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不断升级管理方式和激励手段,在智能化道路上走得更远。建立鼓励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提高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设立知识、科技、信息等专项贡献奖励,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动力。

积极转化最新科技成果,汇聚各类创新要素,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关注最新科技成果,推动与主体支柱产业相关的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对接科研机构,围绕企业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科技攻关、技术指导;主动建立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深度合作、联手创新制度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从而保证国企主体支柱产业能够不断迭代升级,为激发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供给。

激发新质生产力,国企要聚焦布局新产业,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下“先手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产业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处在科技和经济发展前沿,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高,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实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的关键所在,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是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国有企业要聚焦布局新产业,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

国有企业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布局战略性基础产业、创新产业、民生保障产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抢抓新机遇,抢占新赛道,作出新贡献,以战略引领彰显国企新担当。

要及时将科创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大力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融圈入链”,补短板、锻长板,“强链补链稳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进主体支柱产业的深度转型和迭代优化升级。

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立足点,瞄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发展,实现工业数字化转型,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力,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培育未来产业。

黄石工矿集团是一家百年企业,也是一家处于艰难转型阶段的困难国企,推进现有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任务重,要求也更加迫切。企业文化深厚、精神传承悠久、资源富集,主体支柱产业处于“空窗期”,但企业目前更面临主业落后、效率低下、后劲乏力的挑战。短板和不足也意味着转型升级有更大的潜力和空间,要全力按照新质生产力要求,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就是对旗下医疗、建筑、物业、采矿等产业进行深度转型升级,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就是对旗下模具钢产业加紧应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培育壮大,做好扩容、提质、延链文章;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就是深度挖掘百年企业文化精神内涵,谋划布局百年煤炭文化传承,推动文旅融合绿色生产力的发展。要发扬“党委会敢想、董事会敢投、管理层敢闯、劳动者敢干”的“四敢”精神,在激发新质生产力上显身手,强担当。

激发新质生产力,国企要聚焦培育新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效率,建“主力军”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第一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只有在劳动者动力、智力、能力的驱动下,才能由“虚”的知识技术催变“实”的生产产品。新质生产力由创新主导,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等特点,劳动者必须是高素质、高效率的劳动者,必须是不仅能够运用、改进、优化高新技术和高端先进设备,而且还能够创新和开发各种高新技术,同时还能够保持知识快速更新、技能迭代升级、素质持续跃升的新型复合人才。激发新质生产力,需要大批新素养劳动者,为此国企要聚焦培育新质劳动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庞大的“主力军”。

要着力培养高素质企业家人才队伍。发展新质生产力,国企需要一批领军人才,在进行科技和产业选择、掌控市场机遇、运用资本手段、联络金融助力以及统筹要素配置等方面进行谋划布局。因而需要企业家在科技、金融、统筹等方面深造、深耕,向“懂科技、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战略性企业家转型。

要深度开发人才资源。人才是第一资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是人才,科技创新最基础的支撑是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最大制约因素仍然是人才,人才资源是我们最紧迫、最稀缺的资源。国有企业要抢占人才资源,把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长期保持知识活力、技能活力、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汇聚到企业,做到真心爱才、虚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知识、技术、信息数据、高效劳动等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入分配的动力机制,搭建更大、更新的发展平台,畅通各类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全面发展自己的渠道,营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人才发展环境。

要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企业干部职工团队。激发新质生产力,更大的群体、更多的力量是大量的一线劳动者。要引导国企职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向新劳动者跃升。必须主动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企业劳动者团队,强化科技意识、科技知识、数字化操作、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以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提升。

激发新质生产力,国企要聚焦探索新机制,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抢“制高点”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告别了传统途径,走上了新赛道,发展效率不再是“加法”和“乘法”,而是数量聚变和质量核变,完全改变了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也需要变革调整,重构新的生产关系。激发新质生产力,国企要聚焦探索新机制,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抢占生产关系变革的“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

国企要抢抓各级政府“松绑放权”、强化服务、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机遇,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难点,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要夯实市场主体地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管理升级、生态构建和文化重塑等方式,激活全要素功能,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释放企业活力。要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机制、发展模式,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机制变革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改革增活力、创新换动能的良性发展。(摘自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