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4-08-08 08:45]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继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将建成文化强国写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调“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整体把握弘扬文化精神、提升文化能力、建设文化心态、优化文化形象四个方面的内在关联和相互影响。

弘扬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和魂脉。先进的文化精神,作为思想文化上高扬的旗帜,指引着文化发展的趋向,彰显着文化认同的引力,凝聚着文化自信的底气,感召着人们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现实奋斗。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涵养,深挖并积极弘扬天人合一、刚健自强、仁爱民本、诚实守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坚持主导与多样、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兼顾的基本原则提炼当代中国文化精神,自觉坚持和弘扬包括人民至上、开拓奋进、开放包容、创新创造等精神品格,把握文化发展态势,加强文化精神宣传,开展文化精神教育,融入文化建设进程,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引领。

提升文化能力。文化能力是人们在完成文化目标或者文化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创新创造能力是文化能力的核心层。要着力推进以创新创造为核心的文化能力建设,将之贯穿于文化产业能力、哲学社会科学能力、文化传播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建设之中。比如提升文化产业能力,需要把握文化产业民族化的核心价值取向,重视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量,坚持文化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强化文化传播能力,需要不断拓展和优化文化传播主体、客体、媒介等要素,进一步优化其协调运作形成的文化传播系统。增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需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保障能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能力、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等。

建设文化心态。文化心态是文化主体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交流与传播、矛盾与冲突、传承与创新等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情感态度。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提炼和培育自信、开放、日新等与文化强国相适应的文化心态。培育自信的文化心态,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地位塑造开放的文化心态,需要正确认识“对外开放”与“坚守自信”的关系,正确处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正确把握“一国发展”与“世界共进”的关系,批判回击“文明冲突论”“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民粹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文化心态,需要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现实发展中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的活力。

优化文化形象。国家文化形象是国家形象最核心的内容。数百年来,西方视界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经历了从灿烂辉煌到跌落深渊再到日益腾起的跌宕曲折历程。当前世界格局之变、国际竞争中文化力量的日益凸显、全媒体的迅猛发展等,构成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形象建设的现实境遇。我们应当保存特色、彰显新意、倡导共识,创新对外文化传播理念,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不断优化对外文化传播的路径与策略,树立自信自立、生机活力、开放包容的新时代中国文化形象。这样,才能为塑造“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筑牢支撑,向世界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和更具魅力的、现代化的、着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时代中国形象。(柯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