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村农家书屋“好看”又“好用”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3-01-18 08:27]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17日早上7点,路灯刚熄,记者随相关部门,驱车赶往60公里外的阳新县三溪镇高桥村。“共话二十大·走进书屋看变化”活动即将在这里举行。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的主要阵地,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助力乡村振兴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农家书屋示范点,高桥村如何让农家书屋从建起来、活起来到强起来,从“好看”到“好用”,构筑农村精神文化新高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踏着2023年还未化去的初雪,开始了采访。

书屋建起来: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农家书屋被设置在高桥村村委会一侧,面积不大,但错落有致的书籍展台,细心摆放的书桌座椅,在营造温馨惬意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带给读者舒适的阅读体验。

“有政治学习书籍、有种养殖书籍,还有小朋友们爱看的各类故事书,图书种类齐全。”市委组织部驻高桥村工作队队长付义杰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物质不再是村民们的唯一目标,他们利用书屋丰富文化生活,学习农业指导技术,既消磨了时间,也充实了自己。

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竖立在村委会大厅内的电子显示屏,只需点点手指,党政图书、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家庭生活、文学文艺等各类图书就会迅速出现在屏幕上,实现实时阅读。

“小伙子能干啊,村里孩子都喊他柏老师。”付义杰指了指书屋上方张贴的标志——高桥村“护苗”工作站,“放寒假,小孩子都喜欢跑来看书,他(柏杉)正好教教他们。”

村村有书屋,户户飘书香。如今,我市不仅满载纸质图书的农家书屋遍布乡间,“不打烊”的乡村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也已日渐成熟。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家书屋863家、完成数字化率100%,“书香荆楚”app下载注册数达到79万人次,访问总量超过568万人次,实现了全域行政村农家书屋点位数、数字化两项全覆盖。

书屋活起来:农民成为书屋真正的主角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家书屋正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改变着高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为使农家书屋规范化、标准化运行,村里完善了规章制度,安排人员管理、按时开放,群众也养成了自觉借阅、按时归还的好习惯。

“现在有一万余册书,可以来书屋读,也可以拿回家看。”付义杰说,“政治学习、农业技术和儿童故事方面的书,乡亲们尤为喜爱。”

在村委会门口,记者碰到了村里返乡创业的标兵李名清。李名清目前承包有100多亩鱼塘,还开展鸡鸭的养殖,但只要有空,就会“钻进”书屋里半天不出来,“我平时养殖过程中没有头绪了,都会去村委会翻下书,每次都会有收获。”

在先进种养殖技术的指导下,李名清的事业越做越大,为十余名脱贫户和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难题,自己和家庭也分别被三溪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五美家庭”。

合农民口味的书,才是农家书屋应选的书,农民才是农家书屋真正的主角。我市深入探索“百姓点单”模式,不断丰富农家书屋内容供给。2019年至2022年,全市共补充纸质图书90944本,更新电子图书10万余册,藏书涵盖政治、人文、社科、农业、畜牧等多个种类,确保书屋有书可看,有好书可看。

当天,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也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向高桥村赠送了价值6000元的党政读物、农耕种养、医药卫生、儿童读物等图书,让群众在家门口学习知识、获取信息。

“农家书屋选的书都是我们最需要的,可以及时从中了解党的好政策、学习知识后发展生产。”村民张开明说。

要建好农家书屋,加大制度保障必不可少。我市把机制保障作为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创新工作布局、团队建设和考评方式,坚持不懈地抓实履职尽责、分级负责、常态长效,着力解决农家书屋发展的资金、激励考核、队伍建设等难题。

书屋强起来:推动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大,高举旗帜定方向……”正在采访中,书房外响起了清脆的音乐快板声。

“是采茶戏传承中心小分队来了!快去看!”沿着宽阔平整的道路,记者来到了书房不远处的文化广场,“共话二十大·走进书屋看变化”活动已拉开帷幕。

此时台下已经挤满了前来观看的村民,他们互相拉着家常,问着年货置办情况。在欢声笑语中,歌曲《好日子》,方言说唱《文明实践结硕果》等精彩节目接连上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随后的宣讲活动中,付义杰结合本村实际,带领村民学习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话语、贴近群众的讲解,让大家频频点头。

我市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交流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充电”,在高桥村农家书屋显著位置,就设置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图书专柜,付义杰说,相关书籍一出版,村里就会及时在书房中上架,供群众、工作队和村“两委”学习。

村干部鲍文楷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有了书屋,打麻将的人明显少了,除了农闲过来看书,也喜欢在这里举办文化活动。

由点及面,惠及全民。农家书屋已日益成为高桥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记者 朱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