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够给小辈们做榜样”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4-07-26 10:1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34把钥匙,40个“爸妈”同有1个“孝顺伢”。

连日来,开发区·铁山区铁山街道建设路社区于文英坚持18年义务照顾社区老人的故事感动了一座城。

昨日,本报记者对话于文英,于文英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她说对她而言,这只是一件小事,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助老爱老的队伍中来。

“小时候,大家都很照顾我”

记者:能分享一下您的童年记忆吗?

于文英: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去世了。我和姐姐、奶奶一起跟着大伯一家生活。我记得,大伯是党员,从小就教育我要踏实做人和为他人着想。那时候,我们一大家子总共有10口人,生活比较困难。有人劝大伯:你向组织上反映一下,争取一些补贴嘛。大伯说,我们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还有其他人比我们更需要得到帮助。我一直铭记着大伯的教育: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记者:童年的时候,还有哪些人对您有过帮助呢?

于文英:那时候,街坊们都特别关照我。有时候大伯大妈不在家,有些街坊看到我,就跟我说:丫头,吃饭了没?我家做了好吃的,饭菜都做熟了,来家里吃饭。不仅是对我,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比如,谁家做饭时没米了,邻居就会大方地说:来我家抓把米吧,回去好应急!我现在仍然对那样的画面印象深刻,每次一看到旧时的街坊就觉得亲切。

“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帮老人保管钥匙的?

于文英:我和詹霞是工友,也是同学,关系一直都不错。2006年的时候,她有一次有急事要出门,让我去她家里“顶”一下,陪一下两位老人。我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很自然而然地同意了。后来,陆续有社区里的老人委托我保管钥匙。我觉得,大家都是街坊,住得都很近,距离远的走路也就10分钟,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吧。

记者:保管钥匙和照顾老人是同时开始的吗?

于文英:刚开始,委托我保管钥匙的老人不是很多,就3人。他们之所以找我,是因为常常忘带钥匙而被锁在门外,不方便。到2010年时,詹霞因为特殊原因要搬到南京常住。她的父亲詹怀德和母亲张美玉年龄都大了,难免会碰到一些紧急情况,我就经常去家里看一看,搭把手。

我们相处得多了,也就越来越像一家人。家人生病了,有难事了,我帮帮忙,再自然不过。后来,委托我保管钥匙的老人越来越多。我退休了,有时间了,也喜欢和老人们在一起,就经常去老人家里串串门,问问他们生活上的需求,陪他们聊聊天。

“照顾老人,有累也有甜”

记者:18年来,您的感受如何?会觉得累吗?

于文英:有啊,怎么不累呢?有时候我身体状况不佳,走得多了,腰酸背痛;但得到老人们的认可,我的心情是高兴的。有些老人也很照顾我,跟我说:文英啊,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所以说,有累也有甜,特别是回到了家里,我的老伴很支持我,每天都会把饭菜做好了等我,我就觉得心里甜。

记者:您自己家有事情,或者您需要到外地去的时候怎么办?

于文英:刚开始的时候,我每次出门前,都会跟老人们打声招呼,告诉他们,我要外出几天;后来,社区里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我再出门,就可以把钥匙委托给社区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志愿者。大家也都很热心,很乐意帮助老人,这也是让人感到高兴的事。

“希望能够给小辈们做榜样”

记者:您在照顾老人的时候,老人们的儿女是怎么做的?

于文英:老人们的儿女,其实都特别孝顺,也都很优秀。他们有的因为工作原因,不得已要离开铁山;有的虽然距离不远,但也都是老人了。我去帮助社区老人的时候,经常碰到他们回家探望、照顾,但远亲不如近邻,有些特殊情况,距离近才更方便。恰巧,我就住在社区居委会附近,能够及时帮助老人。现在,社区里有很多志愿者也加入到照顾社区老人的行动上来,我觉得彼此互相鼓舞,互相帮助,大家的生活就更美好。

记者:这些年在照顾老人这件事上,您有什么收获或者什么感受?

于文英:我收获不少。这些老人对我,就像对亲姑娘一样,而且很信任我,依赖我。有些老人会记得我的生日,有些老人有啥好吃的也会喊上我,有些老人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还会喊我一起聚餐。我在和他们的相处中,也收获了亲情。

我更高兴的是,我的儿子也特别支持我照顾社区里的老人。他跟我说:妈妈,你是好样的。我觉得,每个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希望我所做的这些事,能够给小辈们做个榜样。

(记者 陈子才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