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东和于文英一起为居民服务
“唐妈妈家的燃气表有些故障,你和我一起去看看?”7月30日上午,在开发区·铁山区建设路社区矿一路22栋楼下,于文英拨通了居民李文东的电话。话音刚落,李文东匆匆下楼,与于文英会合,直奔老人唐雪霞家。
今年54岁的李文东,是于文英帮助过的一位老人的儿子。
“妈妈过世之后,我受于姐启发,也穿上红马甲,成为社区的志愿者。”李文东说。
“妈妈的口味,于姐比我还清楚”
李文东和于文英熟识,源于一把钥匙。
2008年,他在大冶铁矿工作,每天都需要下矿井。那时候,他的妈妈正受慢性病类风湿困扰,行动能力受限,生活逐渐不能自理。
李文东还有一个妹妹,常年在外,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妹夫搞地质工作,妹妹跟着一起,全国各地到处跑。”他说,彼时,他的妻子是胜利路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的重心在服务其他居民身上。“岳父岳母身体也不太好,也同样需要我们照顾。”他补充说。
2012年,李文东尝试寻求于文英的帮助。
“于姐,我妈妈行动不方便,我工作又脱不开身。家里有啥急事,你能帮我去看看吗?”他询问。
“你们工作忙,交给我吧。”于文英回复他。
这句话,李文东一直记在心里。
于文英不仅这么说,也这么干。每次来,于文英都会“顺手”带些老人喜欢吃的凉菜。“妈妈喜欢吃粽子,于姐会根据妈妈口味,专门包一些粽子送来。妈妈的口味,于姐比我还清楚。”这些事,李文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刚开始,因为李文东的妈妈动作缓慢,于文英常常在门外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门。李文东得知后,配制了一套家里的钥匙,交给于文英。
老人临终叮嘱儿子:“以后不要忘了于姐”
2012年起,于文英成了李文东家的常客。
每隔几天,她就会上门照看李文东妈妈的日常生活,不仅时常陪着老人聊天解闷,还帮助老人洗澡更衣。
“每周,差不多要来我家陪伴我妈妈3次。”李文东说。
他曾多次买了礼物向于文英表达谢意,但几乎每次被于文英婉拒。有时候实在推脱不了,于文英勉强收下,过几天又换成了其他的物品,送还到李文东妈妈的手上。“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哪能要你的东西。”于文英告诉李文东。
2017年,李文东的妈妈72岁,因病重被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回到家里,妈妈特意让李文东把于文英也喊到了跟前。“妈妈拉着我和于姐的手,郑重地放在一起,叮嘱我,‘以后不要忘了于姐’……”昨日,回想起这一场景,李文东不禁红了眼眶,眼里噙着泪。
妈妈去世后,李文东陷入悲痛之中。妈妈的后事,也是“于姐”帮忙张罗。“她告诉我们,需要注意哪些礼数;家里开支情况如何……”李文东说,从那之后,“于姐”不仅仅是他对于文英的一句称呼,更是内心的认同。他们家和于文英一家的心联系得更紧密了。
他把感谢化为帮助别人的行动
2018年,在于文英的启发下,李文东也决定将爱传递下去。
他穿上了红马甲,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他利用自己的电工专长,经常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维修服务。
“特别是于姐在帮助其他老人时,只要有需要,给我打电话,我肯定会赶到现场。”李文东说,在帮助社区老人的过程中,于文英干在前头,他愿意跟在后头。“于姐帮助了我们,我们也可以去帮助别人。”他说。
去年10月的一天,李文东接到于文英的电话。于文英告诉他,独居老人朱婆婆家客厅的电灯坏了,需要维修。他立即收拾好工具,跟着于文英前往朱婆婆家,不仅帮朱婆婆更换了坏掉的电灯,还对朱婆婆家的线路进行了检查,消除了安全隐患。
不少人为李文东帮助社区老人的行为点赞。
他回答:“这一切都是受于姐的影响,我希望能够像她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 陈子才 彭金 文/摄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