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冷脂肪就会去哪儿,露出的地方更容易长肉?看求证

来源:[科普中国] 日期:[2022-12-02 18:3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冬天气温低,脂肪代谢会变慢吗?穿得越少越容易变胖?露出的地方更容易长肉?关乎身体的“重量”级问题,赶快来看>>>

撰文/冯晓红 编辑/刘昭 采访专家: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流 言】低温会让脂肪代谢变慢,进而使脂肪囤积,穿得越少越容易变胖。而且脂肪很“机智”,哪儿冷就会去哪儿,所以露出的地方更容易长肉。

【真 相】低温环境下脂肪的代谢未必会变慢,反而可能加快。寒冷状态下,为了维持皮肤温度,身体会加快新陈代谢,以保证能量供应。人体内供给能量最多的是糖,而当糖分解供能无法满足需求时,脂肪就会参与进来。人在20℃~30℃的环境中能量代谢最为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即开始增加,在降至10℃以下时,代谢率便显著增加,脂肪代谢也相应加快。

每到冬天,寒冷和脂肪的关系就会变成热门话题。网上总有一些相关的传言:“低温会让脂肪代谢变慢,进而使脂肪囤积,穿得越少越容易变胖。”这一传言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人到了冬天会变得胖一些”“脂肪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等“常识”,似乎都能佐证这一共识。甚至有传言解释说脂肪很“机智”,哪儿冷就会去哪儿,到了冬天会主动保护受冻的地方,所以穿得越少越容易变胖、露出的地方更容易发胖……这些观点让“要风度、不要温度”的爱美人士错愕,低温真的会减缓脂肪代谢、加速脂肪囤积吗?其实,只要明确脂肪和人体产热的关系,我们就接近真相了。

哪儿冷就去哪儿?脂肪没那么“机智”

大多数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脂肪是人体的屏障,当寒冷来袭时,脂肪就像军队一样聚集到身体低温的地方站岗。但是脂肪是无法做到“哪儿冷就去哪儿”的。在人体内,主要有两种颜色的脂肪,除了普遍大众认知的白色脂肪外,还有分布极少的棕色脂肪。两种颜色的脂肪在人体内各司其职。

白色脂肪量多且“招摇过市”,它广泛分布在体内皮下组织和内脏周围,主要负责储存能量,可以将体内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形成通常人们所不愿看到的肥胖。棕色脂肪在人体内悄悄的存在着,量不多且“不动正色”,它在成人体内仅分布于颈部和锁骨,负责消耗能量,能将脂肪转化为热量,可以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将后者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白色脂肪消耗。假设脂肪真的会随温度变化而此消彼长,那么有塑形需求的人,只要用特定的仪器在胸、臀等处制冷,脂肪的分布就可以随温度而变化,最终实现丰胸、丰臀的目的,根本不用劳心劳力地健身、手术……这种设想显然无法实现。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于康告诉北京科技报客户端记者,因为人体脂肪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这是体热平衡的结果——健康人的机体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会保持动态平衡。因此,低温难以让脂肪流动并进一步囤积,脂肪其实没那么“机智”,反而是很被动的。低温也未必会让脂肪代谢变慢

同时,低温环境下脂肪代谢一般是不会变慢的,反而还有可能会加速。寒冷状态下,为了维持皮肤温度,身体会加快新陈代谢,以保证能量供应。人体一切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其中供给能量最多的是糖,而当糖分解供能无法满足需求时,脂肪就会参与进来。有研究发现,人在20℃~30℃的环境中能量代谢最为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即开始增加,当环境温度降至10℃以下时,代谢率便显著增加,脂肪代谢也相应加快。这与人体在寒冷刺激下的产热有关。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两种形式来增加产热量,以保证体热平衡,维持体温。

战栗(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哆嗦)指的是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成年人寒冷状态下的主要产热方式,其特点是产热量很高。发生战栗时,代谢率可增加4~5倍。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通过组织代谢增加产热,作用最强的部位是分布在肩胛下区、颈部大血管周围、腹股沟处的脂肪组织。这也是低温时消耗脂肪的主要方式。

变胖or变瘦,要看能量缺口

如果寒冷不会降低脂肪代谢,甚至可能加速燃脂,是否意味着冬天穿得少就能瘦身?其实不然!

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对于环境的变化,有自然而然的应激反应,穿得少挨冻的结果很可能是饿得更快,每次吃饭时吃得更多。因为冬天穿的少,身体内的反饥荒机制会启动,并且迅速地发现:“天太冷了,应该增加一点皮下脂肪的厚度以抗冻。”这种机制会偷偷地把基础代谢调低一点,每天攒一点能量,做成皮下脂肪。所以要瘦的话单有“寒”是不行的,要“饥寒交迫”才行。“饥寒交迫”或许有助于减肥,但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到了冬季,为了帮助人体转化为“节能”模式,局部皮肤的血管紧张性提高,使四肢尤其是手足部位的体温下降,可能引起外周血管疾病。长时间的低温环境暴露,甚至可直接导致冻伤和低体温症的发生,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我们会变胖还是变瘦,主要取决于能量缺口。“如果吃的少、消耗的多,出现一个能量负平衡,也就是缺能量了,人的肥胖就能往下减;反之,吃得多、消耗的少,就会出现能量正平衡,能量过剩的话,那人就容易长肉。”于康解释说。正如一提起减肥几乎都会喊一个口号——管住嘴、迈开腿,这六个字道出了脂肪变化的根本原因:瘦是因为人体“摄入得更少,消耗得更多”。

人体内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类营养物质中蕴藏着能被机体利用的化学能,是人体活动的能量来源。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供能物质,又是能源物质储存的主要形式。

一般情况下,机体所消耗的能源有30%~50%来自脂肪。如果我们一天中消耗的热量多于摄取的热量,那么身体就不得不分解脑组织以外的脂肪,以补充热量差,为此便产生了“燃脂”的效果。研究发现,一个成年亚洲人一天一动也不动,维持呼吸、器官运转所消耗的基本能量,也就是基础代谢率,约为1200~1500千卡,不同个体略有差异,受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每天的摄入和消耗的热量保持平衡,但都要高于基础代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