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级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召开 “黄石经验”护航企业发展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9-27 08:5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26日,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新闻发布会在东楚传媒大厦智慧融媒发布厅召开。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敬涛通报了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成效,现场发布8起典型案例,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自2023年以来,黄石两级法院深入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依法履职与服务发展并重,全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黄石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撑。 2023年1月至2025年8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涉企案件77782件,审结71967件。其中,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的“办理破产”指标在2023年度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一,10余起案件入选省级以上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多项经验获省市级交流推广。

强化权益平等保护,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黄石法院在全省率先建立涉企刑事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全方位推进经济影响评估,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经营的干扰。依法对涉案企业人员变更非羁押强制措施33人,判处非监禁刑122人。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犯罪,审结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574件668人、职务侵占案件20件33人。加强商事审判,审结涉企商事案件39808件,其中合同纠纷36999件,金融纠纷22624件,妥善处理股权转让、股东出资等涉公司法纠纷2123件,有效维护市场公平秩序。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推动设立6个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室,行政诉讼收案同比下降7.21%,助力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坚持“立破并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373件,出台服务科技创新十条举措,深化“1+N”跨部门协同保护机制,强化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区域合作”新格局。创新运用“示范判决+类案调解”模式处理群体纠纷,大冶法院依托知识产权调解组织,成功促成跨6省12家法院的16起关联纠纷全部调解,相关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并在全国推广。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功能,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引入战略投资、优化资产处置,共审结破产及强制清算案件144件,化解债务73.26亿元,盘活资产20.75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158人、购房户1186名。

推进审判管理与诉讼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司法质效和诉讼体验。黄石法院9项改革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事项。深化繁简分流,涉企小额合同纠纷适用速裁程序,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0天以内。实现立案“一网通办”,70%以上涉企案件“当天申请、当天立案”,电子卷宗生成率100%,电子送达率超99%,案件平均办理周期减少10.03天。构建多元解纷体系,与30余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机制,通过调解化解涉企纠纷20000余件。健全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累计走访企业7000余家,收集并整改意见建议100余条,开展“送法进企业”等普法活动260余场。

强化执行攻坚与规范执行,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市法院执结涉企案件15963件,执行到位金额21.71亿元。开展“荆楚雷霆”专项执行行动105场,依法拘传2030人次、拘留618人次、腾退81场,移送拒不执行判决犯罪18人。通过执行直播吸引超百万人次观看,以公开促公正。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管理,每年开展两次以上评查,加强问题整改。针对重大信访和长期未结案件,积极运用提级、指定、交叉执行等方式破解执行难题,共办理提级执行案件45件、交叉执行630件。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审慎采取“活封活扣”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并依法开展信用修复322例,助力企业重返市场。

发布会上,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8起涉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涵盖民事、刑事、执行、破产等领域,集中体现了法院在保护市场主体、激发企业活力、护航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司法导向。例如,在“锦江之星”诉锦江宾馆商标侵权案中,法院依法认定被告系善意使用“锦江”字号,不构成侵权,保护了本土老字号企业的合法权益。在破产审判方面,通过金湾实业与金湾酒店合并重整,化解债务4.75亿元,盘活土地23万平方米;黄石纺机破产重整案中,闲置厂房成功转型为10亿级科技园,用时仅一年。

近年来,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和制度创新,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更加规范有序、高效便捷的法治环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黄石经验”。下一步,全市法院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提升审判质效,优化诉讼服务,为黄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记者 吴海峰 通讯员 尹君)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