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业遗产的未来“解题” ——第四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侧记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5-11-14 08:4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点石成金,遗产焕新。13日上午9时,第四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在黄石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题,聚焦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黄石市人民政府、上海大学共同主办。活动采用“1+3+1+1”整体框架,包括1场开幕式和主会议、3场平行会议、1场配套展示以及1次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调研。

多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在大会签约和启动,工业考古重要成果在平行会议上发布。

大会开幕式上,为32个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授牌,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带来的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平台和工业文化教育实践盒子项目正式启动。诸多“黄石元素”闪耀会场:大会将黄石大冶铜绿山四方塘考古遗址成果列为全国八大工业考古成果之一;市文保中心代表市政府与六家单位签订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协议;大会还专设黄石工业遗产申遗论坛,充分彰显了黄石工业遗产价值。

在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顾玉才以《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申遗》为题,从工业遗产的特点和保护利用要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典型案例、关于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个方面作了深入阐述,并结合黄石工业遗产保护现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黄石市副市长郭双喜以《黄石,一个点石成金的地方——近年来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回顾》为题,介绍了黄石源远流长的工业文明历史,从“商周铜都”到“汉宋铁镇”,从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到近现代黄石如何扛起民族工业崛起的大旗,“汉冶萍”的名字熠熠生辉。

2014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的支持下,黄石实施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华新水泥厂旧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修缮保护与利用、环境整治、考古研究等重大工程。推进实施了我国首部工业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推进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挖掘文物价值,搭建科研平台,开展学术交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宣教品牌,不断丰富黄石市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内涵,让文物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当前,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一项全球性课题。大会围绕这一议题,组织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TICCIH(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理事兼中国代表、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董一平,以《国际工业遗产研究的新趋向》为题,为大会带来了国际视野与前沿洞察。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研究员,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会长武力,作了题为《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与工业遗产保护》的演讲。从工业革命到现代化高科技产业,从洋务运动到实业救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武力的讲座宛如一部中国工业发展史,既有清晰的历史轴线,也有横向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分析。贵州省铜仁市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遗机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小辉以《从朱砂王国到文化新篇:万山汞矿的保护传承与活化之路》为题,为大会带来了保护与活化并重的生动范例。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委书记胡志权以《以工业文化教育实践破题,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题,分享了宝贵经验与卢氏方案,为大家带来参考。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张松就《工业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利用》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释了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本次大会为黄石工业遗产提供了重要宣传推介平台。”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夏鹏表示,黄石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相关实践极具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此次大会不仅对外推介了黄石工业遗产品牌及活化利用成效,更向全国展示了各工业遗产遗址点风貌与黄石城市形象,意义深远。(记者 李艳芳)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