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利利从北京领取回来的荣誉证书
万利利在制作阳新布贴(资料图片)
曾经渴望“有个改变”的残障女士万利利,可能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她能走进首都北京领取“荣誉”。
2024年12月25日,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博物馆,在中国残联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美丽工坊”项目推进会暨残疾女性文创作品展会展上,揭晓了全国首批13名“奋进新时代 美丽追梦人”残疾女性代表。来自黄石阳新的万利利成为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代表。
遇见布贴,巧手编织梦想
今年41岁的万利利出生于阳新县龙港镇一个普通家庭。幼时的一场疾病,无情地剥夺了她聆听世界的权利。
在无声的世界里,万利利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学会了如何去直面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特殊学校,老师的鼓励使她学会了手语、认字、写字,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
2003年,经人介绍,万利利与肖志高喜结连理。家是生活,是柴米油盐。作为残障人士,万利利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肖志高也是三级残疾人,可从事的工作范围极其有限。随着两个孩子出生,家庭经济愈发拮据,只能靠亲属的接济和政策的“兜底”来维持生计。
万利利性格内向,每天除了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外,几乎没有其他社交活动。但她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舞台,一个能够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5年10月,返乡创业的残疾人士洪汉锐与阳新布贴结缘。2016年3月,洪汉锐创办湖北鸿运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运公司),研发、设计、制作和销售阳新布贴产品,并公开招收残疾人学习阳新布贴传统技艺。
命运的转折点悄然来临。“一开始,爱人把我拉去公司那边应聘,我还不愿意。但是接触到阳新布贴,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万利利用手机写下这句话,“我也明白,这不仅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是改变生活的契机。”
万利利全身心地投入到阳新布贴技艺的学习中,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弥补着听力的不足,用一双巧手编织梦想。
由于听力障碍,万利利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理解和记忆每一个步骤。白天其他人午休时,万利利还在埋头苦学、苦练;晚上在家,她安排好家事后,也不忘巩固白天学习的成果。
通过3个月刻苦努力,万利利不仅掌握了阳新布贴的基础技能,而且能单独完成“荷花茶席”“蝴蝶馋兜”“香囊”“脸谱”等阳新布贴作品。
剪样、盘线、饰边、辅绣……那段时间,她的手指因频繁穿针引线而逐渐变得红肿。她就在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上缠上白色的布胶带,以防止手指因过度磨损而破裂。
2016年6月,鸿运公司接到一个“突击任务”,要创作一幅长13米、高5米的《十二生肖闹端午》布贴作品,在首届湖北省(黄石)园林博览会主题馆展出。
离首届湖北省(黄石)园林博览会开幕不到3个月时间,而且是鸿运公司的第一份“大单”。没有人手,新手行不行?总经理洪汉锐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我看这些孩子学得很不错,可以试试。”阳新布贴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阳新布贴传习所主任胡芳对洪汉锐说。
就这样,万利利参与这幅作品的制作,跟老师们调和色彩、刺绣纹样、拈针引线……
经过万利利等十几人的艰辛努力,阳新布贴《十二生肖闹端午》作品成功交付。2016年9月26日,在首届湖北省(黄石)园林博览会主题馆一亮相,就引起人们关注,并夺得博览会最佳展示奖金奖。
埋首深耕,自有繁花满径
阳新县文化馆二楼,阳新布贴传习所,展示有虎枕、马甲、抱裙、馋兜、飘带、壁挂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万利利等人一针一线制作出来的。”洪汉锐说。
“一开始学的时候觉得好难,听不到老师说话,只能自己慢慢摸索。”万利利回忆起初学时的情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
“利利人善良,脾气好,学得也快。平时有些不会缝制的地方,她就比划给我们看。看我们缝一遍,她就会了。”和万利利共事的赵桂菊笑着说。57岁的赵桂菊也是制作阳新布贴的老手,家里孩子用的书包、鞋帽都是她缝制的。
万利利的聪明和勤奋不仅体现在技艺的提升上,更体现在她与人相处的点滴之中。她的善良和热情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每天下班,她都会跟我们打个招呼,有时还艰难挤出一声‘拜拜’。”赵桂菊说。
深耕细作,只为厚积薄发。2017年1月,万利利经过层层选拔,被命名为“阳新布贴”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成为第一个阳新布贴残疾人传承人。
“这不仅是对她拼、贴、补、缝、抽、绣等手法技艺的认可,更是对她努力的肯定。”胡芳说。
随着技艺日益精湛,万利利在技艺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各类手工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
2018年,万利利在阳新举办的阳新布贴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21年11月,在阳新布贴传承人培训暨技能大赛中,万利利的作品“寒梅迎春”被评为一等奖。
不光在阳新布贴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在举办的国家级、国际级的残疾人技能“比武”中,万利利的阳新布贴作品也屡获佳绩。
2019年10月27日,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浙江嘉兴举行。在湖北省展区,万利利通过手语向参观者介绍阳新布贴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现场制作的一款阳新布贴作品获奖。
2023年3月22日,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法国揭幕。荷花茶席、蝴蝶馋兜、香囊、脸谱……万利利等人制作的阳新布贴一经亮相,就以其精湛的做工、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各国代表团成员和本地观众的眼球。大家纷纷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2023年5月第13个“中国旅游日”,万利利参与制作的阳新布贴《香佩系列》挂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礼物”名单。
2023年6月,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上,万利利制作的技能大赛吉祥物“泉能能”的阳新布贴,被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就业中心收藏展示。
万利利在无声的世界里,奏响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强音。
如今,万利利一幅约1平方米的阳新布贴作品一周时间便可完成。她手头的一幅0.35平方米的《仙岛湖》阳新布贴作品已经接近尾声。
技艺传承,无声更胜有声
9年前,她走进阳新布贴的世界里。上个月,她成为“奋进新时代 美丽追梦人”残疾女性代表。
阳新县城东新区双港社区思源新村。1月10日,记者走进万利利家。客厅墙上挂着的“暗香疏影”的阳新布贴作品被擦得鲜亮。
作为公司骨干,万利利走出公司,将阳新布贴这一传统技艺带到更广阔的舞台上。她多次外出参加展览和交流活动,用手语和技艺向公众展示阳新布贴的独特魅力。9年来,她凭着朴实的热爱、顽强的毅力,在无声的世界里做出“有声天地”。
去年夏天,万利利随队到武汉市汉正街,一边用手语讲阳新布贴技艺,一边现场示范展示。两天时间,万利利等人的“布贴布鞋”、“福”字、“顺”字等阳新布贴作品赢得客户青睐。
传承技艺,让更多人了解阳新布贴这一传统文化。每年暑假,公司就有全国各地前来研学实训的大学生,万利利将自己积累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他们。
在万利利家所在的双港社区,很多残疾人知道她人品好,制作布贴“有一手”,就找她请教。万利利热情帮助他们,有时还上门辅导。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残疾人开始从事布贴制作工作,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更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
今年30岁的残障青年罗思雨,右腿不方便,在万利利的帮助下,实现了“从一点基础没有到现在可以独立完成一幅作品”的转变。
作为阳新布贴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万利利主持开办阳新布贴培训班,积极参与阳新县布贴传承人的培训、人社部门困难劳动力培训、妇联部门的农村妇女培训班,残联部门的残疾人就业培训……
2024年10月,在阳新县木港镇举行的残疾人技能培训中,万利利先后就帆布包布贴、福字布贴等作品进行现场演示。在她的指导下,木港镇30多岁的无职残障青年胡学兵成功走进制作阳新布贴的行列。
同年11月,在双港社区组织的社区技能培训中,万利利现场实操,洪汉锐的爱人孔海篮进行讲解,光阳新布贴技能培训就用了一整天。“利利不光热爱这份工作,还能够吃苦耐劳,无私帮助他人。真的很了不起!”孔海篮说。
一年又一年坐着干同样的事情,枯燥吗?万利利通过手机微信回应:“不枯燥,很快乐,也很有意义,我也非常珍惜这份‘风不吹雨不打’的工作。我靠手艺,不仅可以养活自己,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如今,万利利的姑娘大专毕业后外出务工,经常利用节假日带着万利利外出旅游,感受外面的世界。儿子在读初中,爱人肖志高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中的点滴温馨,正汇聚成这个家庭的大幸福。
记者手记
万利利的故事,如同一束穿透阴霾的光。命运虽让她陷入无声的寂静,却无法磨灭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从生活的拮据到找到人生价值,她凭借对阳新布贴的热爱,在无声世界里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面对学习布贴技艺的重重困难,她用超乎常人的勤奋与毅力,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她不仅让自己成为技艺精湛的传承人,还在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为阳新布贴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尤其可贵的是,她将技艺无私传授给他人,助力众多残障人士就业。万利利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命运给予怎样的挑战,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能让生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