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指成拳聚合力 “三方联动”见实效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8-06 09:0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闲置空地变成休闲广场,地下停车场焕然一新,“停车难”问题迎刃而解。4日傍晚时分,观澜府邸小区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带娃散步的居民来来往往。“现在天天盼着早点回家!”小区住户石真意婆婆感慨道。

这个位于阳新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业园的小区,一度沦为烂尾楼,在社区党组织和业委会的努力下,如今已脱胎换骨。

近年来,阳新经济开发区把基层治理作为民心工程来抓,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推动社区、物业、业委会攥指成拳,通过机制创新破解治理难题,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

织密一张网,让联动有章法

该开发区立足“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治理理念,将业委会建设作为“三方联动”的基础支点,在现有的18个成型小区中建立15个业委会、3个物管会,其中9个业委会已建立党组织,构建“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三位一体组织体系。

火车站社区先试先行,给三方划好责任田:社区当“指挥官”,统筹资源、梳理问题;物业做“勤务员”,管好卫生、安保、设施;业委会充当“监督员”,收集民意、盯着落实。

为了让沟通不卡壳,他们定下“每月一碰头”的座谈会制度,再建个线上速办群,急事难事随时聊。针对华仁北郡小区消防通道堵塞问题,社区牵头、物业发通知、消防队员讲法规、业委会带头搬杂物,用3天时间,共清理安全隐患78处、移除杂物2.3吨。

金开社区则构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楼长”治理链条,把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发动一群人,让治理有活力

阳新经济开发区通过搭建参与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居民从“冷眼旁观”向“主动作为”转变,让治理过程成为凝聚民心的过程。

华仁北郡小区的红色驿站就是个例子。小区大、老人多,以前社区干部跑断腿也顾不过来。火车站社区联合业委会、物业,把6栋一楼的公共区域改造成“平安管家”红色驿站,50多名退休党员、热心居民主动报名当志愿者。

驿站定下规矩:每月评优秀志愿者,年底给星级志愿者颁奖。大家干劲十足。独居的张大爷行动不便,志愿者每周三次上门帮买菜、测血压;李奶奶不会用智能手机交水电费,驿站志愿者手把手地教。至今,该驿站已调解矛盾80多件。

观澜府邸小区曾是烂尾楼,物业公司收不上物业费,小区垃圾成堆、路灯不亮。2021年,火车站社区拉着业委会清垃圾、修路灯,居民看到了盼头。

2023年,社区党组织牵头改选,发动下沉党员、退休干部挑大梁。新业委会一上任,就带着居民自筹资金,把闲置空地改成休闲广场,给地下停车场刷墙、画线,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办好“关键小事”,让生活有奔头

阳新经济开发区把“三方联动”的重心放在“关键小事”上,用“小变化”积累“大幸福”。

金开社区邢塆平安小区的改造,居民记忆犹新。改造预算22万元,社区兜里没这么多钱。社区党组织想了个招:“外面筹一点,自己出一点”,找结对单位认领项目,下沉党员协调解决建材,再发动居民投工投劳。

开工那天,党员带头搬砖、和水泥,居民们看在眼里,积极参与进来。大半年下来,该小区新建化粪池6个、硬化道路160米,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污水横流问题。

火车站社区则在环境提质上下功夫。观澜府邸小区以前荒草丛生,绿化覆盖率不足5%,居民戏称“出门见黄土,开窗吃灰尘。”

社区党总支联合物业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搞“清洁家园”行动,先清掉14袋垃圾,再琢磨着“变废为宝”,把荒地圈起来,种上月季、紫薇,改造成“口袋花园”。路边空地摆上石桌石凳,供居民歇脚。居民王大姐说:“以前遛弯要往别处去,现在下楼就是小公园,看着心里就舒服!”

如今,该开发区环境品质、治理效能、党群关系明显提升。消防通道畅通,垃圾日产日清,绿化景观升级;问题处理周期从平均7天缩短至2天,物业投诉量下降7成;党员干部下沉服务,居民主动参与治理,形成“有困难找组织、有事情大家商量”的局面。

阳新经济开发区将持续优化“三方联动”机制,深化“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群众参与”的治理路径,擦亮民生幸福底色。(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明喻 陈良)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