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人怎么经常不在办公室?”在下陆区杭州西路社区,有的居民有这样的疑问。答案藏在楼栋间、商户里——穿红马甲的网格员们正带着记录本走家串户,把“办公室”搬到了群众身边,用一个个“小网格”串起基层治理的“大能量”。
摸清“家底”,服务跟着需求走
“王阿姨,退休信息再核对下?最近用水用电都顺不?”前几天的清晨,网格员小黄捧着《居民信息底册》敲响汇金小区独居老人王秀兰的家门。这样的“入户大走访”,是社区网格员每天的日常:每天要么上门聊,要么电话问,逐户更新居民信息,更盯着特殊群体的“心头事”。
百事威小区的余其华师傅独住,总念叨“孩子在外,万一有事喊不应”。网格员蹲在他家沙发边记完诉求,当即在底册上标明“重点关爱对象”:“余师傅,我的电话号码您存好,有事咱随叫随到。”社区的《居民信息底册》不是冰冷的表格,哪户有独居老人、哪家孩子上学远、谁有慢性病需留意……密密麻麻的标注里,藏着网格员“把服务送对地方”的底气。
“一对一”帮扶,暖了老人心窝
“小邹,我头好晕……”7月的一天,宏维·山水明城小区的毛奶奶拨通网格员邹颖电话。5分钟后,邹颖已来到老人家,一边扶着她躺好,一边拨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医生上门检查是血压骤升,调整用药后,毛奶奶拉着邹颖的手哽咽:“多亏你来得快,不然我真慌了神。”
除了“一对一”精准帮扶,社区还定期组织“关爱老人”主题活动:端午节时,网格员带着亲手包的粽子到高龄老人家中,陪老人们话家常过佳节。炎炎夏日里,他们挨户检查独居老人家中空调、风扇能否正常使用,蹲在插座旁察看用电安全。
解了“邻里结”,矛盾不再“卡脖子”
近日,汇金小区2栋的纪师傅因下班高峰用电梯运废品被投诉,网格员和综治工作人员当天就找上门。他们没急着评理,先蹲在纪师傅堆废品的角落看了看——捆得整整齐齐的纸板、塑料瓶,是老人贴补家用的营生。“您看这样中不?咱错峰用电梯,比如早上上班后、下午下班前运,既不耽误您干活,也不挡着邻居。”温情的话聊了半钟头,纪师傅点头了:“你们说得在理,我改!”一场眼看要闹僵的纠纷,就这么在楼道里化解了。
在杭州西路社区,网格员的记录本里记满这类“小事”:小区设施改造、楼下餐饮店铺油烟影响楼上居民生活、楼上漏水浸了楼下墙……没一件惊天动地,却件件连着邻里和睦,他们耐着性子劝,赔着笑脸调,让“各让一步”成了小区里的常事。
牵着“商户手”,搭起“连心桥”
网格里的事,不只有家长里短。居然之家商场的商户们早前总念叨“想建工会,可不知如何筹划”。社区党委书记马赞带着网格员找上商场党支部书记章华:“咱坐下来捋——工会咋建、职工权益咋保障、平时能搞啥活动,一条一条说清楚。”
网格员跟着跑前跑后:给商户念建会政策,帮着统计职工信息,连工会活动场地都一起找。社区不只守着居民院,也跟着商户跑,用党建把社区和商户拧成一股绳,让发展也带着暖乎气。
社区的工作人员不在办公室,却在辖区每一处需要的地方:在楼道里劝和邻里,在工地边盯紧设施改造,在商户店里对接发展需求……他们办的都是“小事”,却串起社区治理的“大民生”。(记者 刘莹 通讯员 黄淑艳)
编辑:郭明磊